前言
——提高對老年心身相關障礙的識別與治療
袁勇貴

袁勇貴 教授
心身相關障礙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一大類疾病,包括心身癥狀障礙、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性心理障礙)、軀體疾病伴發心身癥狀障礙等[1]。老年人因為增齡,往往患有多種軀體疾病,使用多種藥物,更易患上或共患心身相關障礙。反過來,心身相關障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老年人的病情,進一步增加用藥種類、用藥劑量,增加用藥困難程度,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因此,提高臨床醫生對老年人群心身相關障礙的識別與治療水平尤為重要。
心身疾病是心身相關障礙中具有器質性損害的一類軀體疾病。它分布在臨床各科中,據我們統計,在內科(含神經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等8大學科中共有心身疾病68種。除了兒科以外,各科的心身疾病均可以在老年人群中見到,應引起老年醫學醫務人員的重視。
軀體疾病伴發心身癥狀的病人在老年科臨床也越來越多見,病人在軀體疾病的基礎上伴發焦慮、抑郁、失眠、疼痛、認知障礙[2]等,且這些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軀體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臨床醫生要及時識別這些伴隨癥狀,在處置軀體癥狀的同時積極處理伴隨癥狀,切不可不聞不問,因為后者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密切相關。
然而,在臨床上也常見這樣一組老年人群,存在焦慮、抑郁、失眠、疼痛和軀體化等癥狀,他們未達到目前已知的所有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但是這些癥狀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對于這些達不到疾病診斷標準的情況,該如何下診斷,又有哪些診斷評估策略?依據《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九條:精神障礙的診斷應當由精神科執業醫師作出。綜合科醫生遇到這樣的病人又該怎么處置呢?他們有權診治這類病人嗎?基于以上臨床實際,為了提高綜合性醫院臨床醫生對這類病人的有效處置,我們提出了心身癥狀障礙這樣一個診斷類別。
心身相關障礙的治療需要兼顧“心”和“身”兩個方面,“三架馬車”齊頭并進,既要重視軀體治療,即藥物治療,也不能忽視有效的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3-4]。在藥物治療方面,除了治療原發性軀體疾病的藥物外,也可根據病人的不同癥狀特征,選用不同的抗抑郁藥、抗焦慮藥、心境穩定劑和抗精神病藥。物理治療可選用經顱磁刺激、直流電刺激等治療幫助病人恢復心身健康。心理治療可選用認知行為治療、平衡心理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方法。三者之間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促進病人的康復。
[1] 劉曉云,胡嘉瀅,吳愛勤,等. 心身相關障礙的分類與處置[J]. 實用老年醫學,2017,31(10):903-905.
[2] 吳愛勤,陳宏權. 早期帕金森病伴發抑郁與認知功能損害[J]. 實用老年醫學,2017,31(10):917-920.
[3] 袁勇貴, 劉曉云,陳素珍,等. 臨床上的疑難雜癥與心身疾病[J]. 實用老年醫學, 2016, 30(10): 708-711.
[4] 謝健,普俊欽. 心理治療在常見心身疾病中的運用[J]. 實用老年醫學,2017,31(10):910-912.
《實用老年醫學》第六屆編委會名單

R 749.92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7.10.001
江蘇省醫學創新團隊項目(2017055)
210009 江蘇省南京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