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脂異常病人人體成分與血脂的相關性研究
阮磊吳曉芬張存泰
目的通過測量老年血脂異常病人的人體成分,研究老年血脂異常病人的血脂水平與人體成分的關系。方法隨機選取體檢的老年(年齡≥60歲)血脂異常病人和正常人群各100例,應用IOI353人體成分分析儀分析所有對象的人體成分,包括體質量、體脂量、肌肉量、腹部肥胖度、體脂率和體質量指數。比較2組人體成分的差異并對血脂水平與人體成分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血脂異常組腹部肥胖度增高(P=0.01),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與肌肉量呈負相關(r=-0.20),甘油三脂與體質量(r=0.25)、體質量指數(r=0.29)呈正相關。結論老年人血脂異常導致腹型肥胖,在血脂異常人群中,體質量與甘油三脂水平相關,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相關性不明顯。
血脂; 人體成分; 老年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群中血脂異常病人越來越多,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人體組成學是人體生物學的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人體內諸多組分的數量、分布以及測定活體人體成分的方法。雖然體質量指數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人體的肥胖程度,但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體現實際的脂肪量,也不能說明脂肪在體內的位置。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人體成分也在發生著改變。本研究入選在我院門診體檢的老年血脂異常病人,通過IO1353人體成分分析儀,分析其人體成分,探討老年人血脂水平與人體各種成分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我院門診健康體檢人群中血生化檢查提示血脂異常的病人100例。入選標準:(1)年齡≥60歲;(2)滿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高,甘油三脂(TG)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任意一條。排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病人。其中男75 例,女25 例,年齡60~71歲,平均(65.7±7.7歲)。隨機選取同時間段健康體檢人群100例,其中男75例,女25例,年齡60~69歲,平均(66.6±3.5)歲。 2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采用IO1353人體成分分析儀進行人體成分測定;主要指標:體質量,體脂量,肌肉量,腹部肥胖度,體脂率,體質量指數。測量方法:病人赤腳站于IO1353人體成分分析檢測儀上,雙手握住手部電極,拇指、其余4指分別與電極密切接觸;雙足跟、前掌分別踏在足部電極上;上肢下垂,離開軀干,輸入編號、姓名、性別、年齡、身高后即開始測量,測量時間約為3 min。通過血生化檢查測量病人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LDL-C、HDL-C、TG。血脂測定方法:2組均采集靜脈血標本,于30 min內離心,分離血清,3 h內送檢驗科進行血脂測定。
1.3 血脂異常判斷標準 高血脂的判斷標準:空腹TG≥1. 7 mmol/L和(或)空腹血HDL-C <1.9 mmol/L和(或) LDL-C≥3.12 mmol/L。當空腹LDL-C≥3.12 mmol/L時診斷為高LDL-C血癥,當空腹HDL-C≤1.9 mmol/L時診斷為低HDL-C血癥。

2.1 血脂異常情況分布 在100例血脂異常病人中,高LDL-C血癥病人有70例,高TG血癥病人有57例,低HDL-C血癥者44例。
2.2 2組間人體成分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血脂異常組體質量、肌肉量、體脂量、體脂率、體質量指數均較對照組增加,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腹部肥胖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人體成分比較
2.3 血脂水平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 相關分析顯示,LDL-C與肌肉量成負相關,HDL-C與人體成分相關性均未達到統計學差異,TG與體質量、體質量指數呈正相關。

表2 血脂水平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r)
注:*P<0.05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飲食結構及熱量攝入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肥胖及血脂異常的發病率越來越高[2],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群中血脂異常的患病率為18.6%,男性為22.2%,女性為15.9%[3]。肥胖和高脂血脂是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亦是嚴重的社會健康問題。血脂異常和肥胖都是代謝綜合征的組分之一。老年人隨年齡的增加,其肌肉量、含水量逐漸減少,而脂肪逐漸增加,這些人體成分的增齡性改變與血脂的關系十分復雜,值得研究。
本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血脂異常人群體質量、體質量指數、體脂率、體脂量、肌肉量等參數并沒有顯著增加。說明老年人血脂正常的人群并不比血脂異常人群的體重輕。但與對照組相比,血脂異常組腹部肥胖度明顯增高,結果提示,老年人血脂異常與體質量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但腹部肥胖度與血脂異常相關。
人體血脂主要來自食物的攝入和肝臟的代謝,在較多熱量攝入的條件下,人體血脂的增加本身會抑制脂類的合成代謝,從而維持人體血脂的平衡。肥胖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分布異常、體質量增加。當人體脂肪合成增加同時消耗減少時,體內脂肪會堆積,形成肥胖癥。男性和女性脂肪的堆積往往有些差異,但都會堆積于腹部,男性的脂肪往往堆積于上腹部,女性多堆積于下腹部。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把腹型肥胖作為代謝綜合征的首要條件[4]。我們的研究也表明老年血脂異常組病人的腹部肥胖度增高,提示老年血脂異常病人往往存在代謝紊亂,從而使得腹部脂肪過度堆積。
在血脂異常組,HDL-C與體質量、體質量指數、體脂量、肌肉量、腹部肥胖度等的相關性均未達到統計學差異,這與國內外研究一致。HDL-C的生理功能在于將外周組織中包括動脈壁在內的膽固醇轉運至肝臟代謝,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HDL-C的降低對人體質量、體脂等均未有顯著影響,提示其對于脂肪分布、堆積等環節的影響有限。人體脂蛋白代謝的最主要環節是TG和LDL-C的生成。我們研究表明血液中的LDL-C與肌肉量呈負相關,提示LDL-C增高的病人其肌肉量減少。增加肌肉量有助于降低LDL-C。LDL-C由極低密度脂蛋白代謝而成,由肝臟等細胞表面的LDL-C受體途徑代謝掉,LDL-C的增高除了與飲食的攝入有關外,還與肝臟細胞表面的LDL-C受體基因多態性相關[5]。
大量的研究表明鍛煉可以降低胰島素抵抗[6],故肌肉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LDL-C,但是由于老年人年齡的增加而導致了肌肉的減少,故在同等脂肪攝入量的情況下,老年人更容易出現高LDL-C血癥。TG與體質量、體質量指數及肌肉量呈正相關。TG與飲食關系最為密切,在本研究中與體質量呈正相關關系,提示高TG病人體質量增加。研究表明TG的增高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7]。TG的增加既是胰島素抵抗的結果也是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病因,兩者互為因果關系。
[1] Navar-Boggan AM, Peterson ED, D’Agostino RB Sr, et al. Hyperlipidemia in early adulthood increases long-term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Circulation,2015,131(5): 451-458.
[2]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 478-484.
[4] Grundy SM, Cleeman JI, Daniels SR,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Scientific Statement [J].Circulation, 2005,112(17): 2735-2752.
[5] Pedersen JC, Berg K. Normal DNA polymorphism at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 locus associated with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J].Clin Genet,1988,34(5):306-312.
[6] Xing W,Li Y,Zhang H, et al. Improvement of vascular insulin sensitivity by down regulation of GRK2 mediates exercise-induced allevi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3,305(8): H1111-H1119.
[7] Howard BV. Insulin resist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J].Am J Cardiol,1999, 84(1A): 28J-32J.
Relationshipbetweenbodycompositionandbloodlipidsinelderlypatientswithdyslipidemia
RUANLei,WUXiao-feng,ZHANGCun-tai.
DepartmentofGeriatrics,TongjiHospitalAffiliatedtoTongjiMedicalCollegeof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ipid and body composition by measuring the body composi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bnormal blood lipid.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and 100 normal elderly(age≥60 years)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body composition was detected through the IOI353.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lood lipid abnormalities and weight, body fat, muscle weight, abdominal fat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bdominal obesity increased in dyslipidemia group(12.1±2.4 vs 10.1±3.5,P=0.01). The level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uscle weight (r=-0.20), while triglycerid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weight(r=0.25) and body mass index (r=0.29).ConclusionsThe abdominal obesity increas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And the body weigh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iglyceride.
lipid; body composition; aged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00141);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30142120068)
430030 湖北省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老年科
張存泰,Email:ctzhang@tjh.tjmu.edu.cn
R 589.2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7.10.019
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