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發性失眠病人的認知功能及內嗅皮層核磁共振的研究
孫奕黃丹青王變榮田琦張志宇
老年失眠癥是指特發于老年期的原發性失眠,是困擾老年人的常見病癥,長期的失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加重和誘發老年人的軀體疾病,并常伴有情緒、心理的改變[1]。美國有研究表明,12%~15%健康老年人主訴有慢性失眠,癡呆病人的睡眠障礙則更為嚴重,老年失眠病人患癡呆的概率會增加[2]。認知功能障礙作為癡呆的早期表現,早期診斷及干預有助于延緩甚至阻止癡呆的發生。由于受技術、資金等影響,腦脊液標志物、PET淀粉樣沉淀的檢測受到一定的限制,神經心理學測評、結構影像學成為有力的診斷工具[3]。本文從神經心理學檢測、影像學檢測等多方面客觀記錄老年原發性失眠病人認知功能的變化。
1.1 研究對象 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江蘇省老年醫院就診的老年原發性失眠病人。入組標準:符合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Ⅳ版(DSM-Ⅳ)原發性失眠病人診斷標準:主訴難以入睡,維持睡眠困難,睡眠紊亂引起苦惱或社會職業等方面的障礙,病程在半年以上。排除發作性睡眠、呼吸相關的睡眠障礙,生物節律紊亂以及精神、神經等軀體疾病、酒或藥物引起的睡眠障礙。最后符合入組標準的病人共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60~85歲,平均(70.0±2.3)歲;小學文化及以下5例,初中10例,高中及以上37例。
對照組:來自江蘇省老年醫院健康體檢人員。既往無精神疾病、自殺、服用精神藥物史。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齡66~89 歲,平均(72.0±5.6)歲;小學文化及以下4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40例。2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核磁共振(MR)測量內嗅皮層體積:采用超導型3.0T MR成像系統和標準頭線圈進行頭顱MR掃描。常規掃描包括橫斷位SE T1W1和TSE T2W1,矢狀位SE T1W1或TSE T2W1,以排除顱腦其他器質性疾病。應用三維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R/TE=10 ms/4 ms,12°翻轉角,255×196矩陣,25 cm×25 cm視野,1次平均,獲得連續128副層厚為1.3~1.4 mm的矢狀位T1W1圖像,分別垂直于右側海馬結構體部長軸的斜冠狀面和垂直于前聯合與后聯合連線的斜冠狀面重建圖像,層厚1 mm,無間隔。通過三維后處理軟件工作站重建,根據重建圖像測量內嗅皮層體積。
參考神經解剖學圖譜及相關文獻[4],在重建圖像上從前向后逐層手工勾繪海馬結構、內嗅皮層、顳角等解剖結構邊界,然后將各層面積累加,得到體積測量值;在重建矢狀面像上勾畫顱腔面積,累積后獲得顱腔總體積;應用顱腔總體積指標對腦結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以除去顱腔大小對腦結構體積測量值的影響。全部測量由1名操作者完成,每項指標均測量2次,取2次測量的平均值。測量者在操作過程中不了解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
1.2.2 神經心理學評估:所有入組者均行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所有測試均在安靜診室內1次完成,耗時30 min。

2.1 神經心理學測驗結果 失眠組的MMSE得分平均為(28.30±0.71)分,與對照組的(28.80±0.88)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失眠組MoCA評分中的視空間與執行功能、注意、延遲回憶得分及總分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1)。見表1。

表1 失眠組與對照組MoCA得分比較分)
2.2 內嗅皮層體積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失眠組的左右側內嗅皮層均顯著萎縮(P<0.01)。見表2。

表2 2組內嗅皮層體積的比較(,cm3)
MMSE量表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癡呆篩查工具,但其涵蓋認知的領域較少,診斷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敏感性低。MoCA量表是專用的MCI篩查工具,包括視空間、執行能力、命名、記憶、注意、語言流暢、抽象思維、延遲記憶、定向力等8方面的認知評估,共計30分[5]。研究認為在判斷早期認知功能障礙上MoCA的優勢高于MMSE量表[6]。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原發性失眠病人MoCA量表中視空間與執行功能、注意、延遲回憶得分及總分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1),但MMSE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證實老年原發性失眠病人認知功能損害的神經心理學檢測上MoCA量表優于MMSE量表。
內嗅皮層是新皮層與海馬結構之間的通路,內嗅皮層第2、3層神經元發出的穿通束,是海馬結構興奮性傳入的主要來源;而內嗅皮層第4層神經元接受大部分海馬傳出投射。海馬、內嗅皮層及其相關結構是中樞膽堿能遞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注意和記憶等認知功能的結構基礎[7]。老年性癡呆特異性地累及病人內嗅皮層的第2和第4層神經元,切斷了海馬結構的傳入和傳出通路,引起病人的認知障礙[8]。有研究表明,臨床前期的癡呆病人內嗅皮層的第2和第4層神經元數目明顯減少,提示內嗅皮層的萎縮率可能成為臨床早期診斷認知功能下降的有效指標[9]。本研究結果顯示,原發性失眠組病人的內嗅皮層體積顯著縮小,表明病人存在認知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現,聯合量表檢測更是從神經心理學及影像學多維角度進一步證實其客觀存在性。
[1] Crowley K. 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 in older adults[J]. Neuropsychol Rev, 2011, 21(1):41-53.
[2] Shekleton JA, Rogers NL, Rajaratnam SM. Searching for the daytime impairments of primary insomnia[J].Sleep Med Rev, 2010, 14(1):47-60.
[3] Dubois B, Feldman HH, Jacova C, et al. Advancing 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he IWG-2 criteria[J]. Lancet Neurol, 2014,13(6): 614-629.
[4] Insausti R. Juottonen K. MR volumetric analysis of the human entorhinal, peririnal, and temporopolar cortices[J]. AJNR, 1998, 19(4):959-971.
[5] Nasreddine ZS, Phinips NA, Bedirrian V, et al. The Montreal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essmet(MoCA):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J Am Geriatr Soc, 2005, 53(4):695-699.
[6] Hoops S, Nazem S, Siderowf AD, et al. Validity of the MoCA and MMSE in the detection of MCI and dementia in Parkinson diseade[J]. Neurology,2009,73(21):1738-1745.
[7] Miao C, Cao Q, Ito HT, et al.Hippocampal remapping after partial inactivation of the Medial Entorhinal Cortex[J].Neuron, 2015,88(3):590-603.
[8] Lazarov O, Hollands C. Hippocampal neurogensis:Learning to remember[J]. Prog Neurobiol, 2016, 3(4):138-140.
[9] Zhou M, Zhang F, Zhao L, et al. Entorhinal cortex: a good biomarker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mild Alzheimer’s disease[J]. Rev Neurosci, 2016,27(2):185-195.
210024 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老年醫學研究所
張志宇,Email:56784523@163.com
R 740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7.10.027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