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實習記者/

▲全國人大代表熊維政
今年兩會上,來自大別山區的河南羚銳集團董事長熊維政說,要想奔小康,首先要健康。他建議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讓老百姓一起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奔小康,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從國粹的高度來認識中醫藥、重視中醫藥、支持中醫藥的發展,并從資金和政策上支持醫藥創新。
圍繞大健康產業,河南羚銳集團開展了一系列產品開發工作。新縣在大別山區,有野生的山茶樹二十多萬畝,新縣人祖祖輩輩吃山茶油,很少有人得高血壓。山茶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以油酸和亞油酸為主,耐貯藏;維生素A和E含量豐富,不含芥酸,不易被黃曲霉菌污染,其品質超過橄欖油,而且茶油還耐高溫,含有茶多酚,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長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預防和治療常見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現在河南羚銳集團投資了幾億元來開發山茶油產業,在美國市場銷售非常好,連FDA都認證了。50毫升/瓶山茶油在美國賣50美元。
“我講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跟這個油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我們國家的食用油64%都是靠進口,進口油中60%是大豆轉基因油,轉基因豆粕價格都是很低的,這個是有科學統計的。國家為了阻止進口食用油對中國市場的沖擊,一直在大力扶持本土木本植物油行業的發展。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兩次簽字要發展木本植物油產業,也是為了解決我國的糧油安全問題,要大力發展木本植物油產業,糧油行業是關系到我國民生的關鍵行業,而油茶產業發展事關國人健康,事關國家糧油戰略的安全,可以說包含茶油產業在內的木本植物油將是中國食用油的希望,是未來。”
熊維政代表介紹說,革命老區河南新縣精準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產業扶貧。政府一方面支持當地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安置了上萬名勞動力就業。另一方面根據新縣的實際情況,規劃種植20萬畝油茶林,實施木本食用油戰略特色產業扶貧,吸引農民就業,建立合作社。新縣特色產業扶貧不僅帶動了農民致富,同時也很大程度地解決了空心村、留守兒童等問題。
熊維政代表說,原料藥的壟斷經營在行業內愈演愈烈,下游制劑企業深受其害,一些常用的低價藥被迫停產或價格暴漲。雖然國家已經采取相應措施打擊壟斷行為,但因某些特殊原因導致收效甚微。例如,維生素B6價格從150元/kg上漲到980元/kg,葡甲銨價格從210元/kg上漲到8000元/kg。原料藥價格居高不下,其根源在于原料藥的供給少于需求,由于原料藥生產廠家必須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后方能生產,而批準生產的廠家數量少,一旦生產廠家或經銷商暗地形成聯盟,控制市場上原料藥供給,就會人為抬高原料藥價格。建議放開部分原料藥的生產權,準予符合原料藥生產條件的廠家生產原料藥,生產廠家只要到相關部門備案即可。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原料藥的質量監管,從生產到銷售環節全程監督,以確保原料藥質量安全。
“中醫治病救人靠醫更靠藥!”熊維政代表建議,要進一步提高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要堅持使用道地藥材,遵古炮制、科學炮制,確保中藥的療效。此外,在醫保政策方面,要提高中醫藥的報銷比例,鼓勵看中醫、用中藥,用傳統中醫藥技術治療疑難雜癥和慢性病,還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中醫診療機構,發展中醫藥事業。
“醫療衛生關系民生,再好的藥如果沒有醫務人員對癥施藥也是空談,一定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熊維政代表表示,當前我國已建立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國家建立的分級診療制度明確指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要成為農村人口首次就診和進行疾病管理的重要渠道。
熊維政代表說:“近年來,我國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基本滿足了老百姓的看病需求。以我近期調研的河南省新縣千斤鄉衛生院為例:院內設有內、外、婦、兒、中醫、口腔、防疫、放射、化驗、彩超、經顱多普勒、心電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科室,科室設置基本規范。配有彩超、X光機、半自動化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心電圖、多普勒、洗胃機、新生兒搶救臺、呼吸機等設備,設備配置比較齊全,為轄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均等、可及、質優的公共衛生服務。”在調研過程中,盡管發現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較過去有較大的改進,但也存在諸如專業技術人才匱乏、醫務人員待遇不高等一些問題。
熊維政代表建議,國家要切實提高基層醫務人員薪資及福利待遇。在職工周轉房建設、職稱晉升等政策方面向基層醫務人員傾斜,建立合理的機制,切實留住專業人才,穩定基層醫務人員隊伍,保障基層群眾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均等、可及、質優的公共衛生服務。
要加強對骨干醫師的培養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國家教育部門免費定向培養服務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醫師,對到貧困地區醫療機構工作的醫療人才給予專項津貼補助;政府出資加大對鄉村醫生培養的力度。
要加大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力度,大部分鄉村衛生室寬帶不通,嚴重影響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以及醫療資源共享,政府應出資逐步改善。
要在3至5個鄉鎮范圍內設立一個中心醫院,加強人力配備,集中骨干醫生,按可以做中小手術的團隊編制配備,方便周邊群眾就近就醫。此外,可以借鑒戰地醫院的做法,在山區配備流動診療車,設立巡回醫院,方便山區群眾就醫。

本刊記者 高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