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實習記者/

▲全國人大代表陳致慜 本刊記者 陳廣晶/攝
2016年過去了,醫藥行業大事喜事不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出臺,發展中醫藥有國法保障。
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未來15年我國中醫藥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邯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致慜高興地對記者說。
……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他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藥并重,中西醫并重,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雖然國家層面不斷傳來利好政策,但現在的中醫藥產業,尤其經營中醫藥的實體企業,在整個國家各行業來說,它是一個弱勢行業。”陳致慜代表說,在國際上,我們比不了日本,比不了南韓,中醫藥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瑰寶,我們現在要奮起直追,實實在在做一點對中醫藥發展有利的事。
陳致慜認為中醫藥的產業創新包括工藝創新,政府應該真正支持,但是目前在很多環節上并不協調,也不一致。她以出臺的醫保目錄舉例,好多中醫藥的新藥,而且是原創藥,沒有進入醫保目錄,中醫藥的產業創新和工藝創新應該獲得政府的高度重視,無論是在招標過程中,還是在醫保目錄品種的納入上,都應該有所考慮。沒有進入的原因在于現在藥品進醫保目錄需要醫生打分,但很多西醫醫生對中藥創新品種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導致一些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獎項的創新中藥品種都無法進入醫保目錄。建議政府應該進一步鼓勵中藥企業品種創新,中藥創新品種應該直接進入醫保目錄,應該切實和中央提倡的科技發展,技術創新保持一致。
中醫藥生產企業的技術工藝創新應該支持,工藝技術創新對藥品質量的提升非常有保證,可是手續繁瑣打擊了醫藥企業的積極性。陳致慜認為,一定要強調藥的療效和質量標準,企業對待質量標準應該是一絲不茍的,進來的原料應該是無農殘、無重金屬,化驗程序、在線監控程序應該是有保證的,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在市場上應該是有保證的。在整個工藝創新上,她覺得企業只能越創越好,可是在手續的創新上,有關部門也應該注意,要提升企業的積極性。
對于中醫藥企業,特別是生產中藥的實體企業,國家應該考慮降低稅費。整個醫藥行業的稅率可能不到7%,但有些中醫藥企業的稅率卻達到了13%。國家既然將中醫藥產業視為大健康戰略的主體,那就應該適當減稅,給予企業公平合理的支持。陳致慜呼吁,國家相關部門應為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為中藥生產企業降本減負,以增強企業做強做大的后勁,支持中藥產業在制藥裝備、檢測技術、質控方法和自控系統等方面同步創新發展。應當改變目前中醫藥行業“低扣高征”的稅收現狀。她表示,中醫藥使用的原材料購進抵扣稅率為13%,而藥品銷量增值稅銷項稅率為17%,中間多出的4%,導致企業賦稅過重。中醫藥企業無形成本增多,這已成為中醫藥行業發展為戰略行業的羈絆,亟須改革。
陳致慜認為,在切實推進醫保、醫療、醫藥聯動中,醫藥企業應當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2017年1月,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提出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要率先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以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陳致慜認為,“兩票制”直擊醫藥公司亂開票的問題,有責任有擔當的醫藥企業都愿意執行。但在藥品招標方面,有些省份“唯價格論”的做法讓陳致慜不能不擔憂,因為她深知有些藥品會因招標價格過低而無法生產。
針對原創藥、創新藥的研發,陳致慜建議,應當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的引領和驅動作用,同時醫保應當跟上原創藥的入市步伐。“在醫藥行業,很大部分都是仿制藥,有些企業耗時耗力、投入巨大資金與醫學專家聯合研究原研藥,卻無法進入醫保目錄,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除了原創藥的保護問題,陳致慜還關注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她呼吁,應當重視對民間老中醫的傳承,組織年輕人培訓學習,“不要讓民間的高手,在民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