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肖小丹

▲地鐵站隨處可見“低頭族” 本刊實習記者 李薇/攝
隨著知識推陳出新的步伐越發加快,科技發展也呈現日新月異的景象。兩會召開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發展規劃,預計2020年實現5G商用目標。移動通信技術更新換代給百姓生活帶來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低頭族”、“手機依賴癥”等詞條和現象也高頻出現。長期看手機屏幕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眼睛有何影響?針對“手機依賴癥”患者,室內燈光明暗、不良姿勢看手機屏幕對眼睛有何影響?隱形眼鏡比框架眼鏡危害更大?眼藥水可長期依賴?記者日前隨機發放了120份問卷,青少年受訪者和成年人受訪者各占50%。其中男性受訪者70人,女性受訪者50人。結果表明:73.8%的受訪者在長時間看手機屏幕之后,眼睛和身體其他器官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48.9%的受訪者經常關燈看手機屏幕;對于近視患者,14.3%的受訪者戴隱形眼鏡;38.3%的青少年受訪者習慣用“半躺半坐”姿勢看手機;22.7%的受訪者“經常”使用眼藥水緩解眼部疲勞。記者圍繞“手機依賴癥”對眼睛的危害專門采訪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副教授王凱。

▲王凱副教授每年要接待很多因看手機而出現眼疾的患者
73.8%的受訪者長時間看手機屏幕走路刷朋友圈、等候間隙玩游戲、吃飯看手機新聞、睡覺前瀏覽網頁等現象隨處可見。調查中發現,青少年群體中40%的受訪者“經常”持續2小時看手機屏幕,“偶爾”“很少”“沒注意”分別占35%、16.6%和8.4%。成年人群體中“很少”和“偶爾”持續看手機屏幕超過2小時的受訪者分別達23.4%和29.7%,其中8.5%的受訪者平時生活中沒注意用眼時間,直到眼睛不舒服才停止當前行為,但存在38.2%的受訪者屬于“經常”超過2小時盯手機屏幕。在此過程中73.8%的受訪者感覺眼睛干澀、酸、疼、腫、模糊,脖子酸痛、僵硬,腰背不適,頸椎不舒服,臉出油,甚至肩部和頭部局部疼痛;僅占26.2%的受訪者沒有不適感。
48.9%的受訪者經常關燈看手機屏幕調查發現48.9%的受訪者經常關燈看手機屏幕,其中“偶爾”“很少”關燈看手機屏幕的受訪者分別占29.7%和12.7%,其他4.4%的受訪者屬于沒留心觀察此類生活細節。此外,在樣本調查中,85.7%的受訪者平時看手機傾向于戴框架眼鏡,14.3%的受訪者戴隱形眼鏡。
38.3%的青少年受訪者習慣用“半躺半坐”姿勢看手機 在調查中發現成年人群體中有44.6%的受訪者看手機時習慣“半躺半坐”,“平躺”“趴著”“側躺”“其他”分別占17%、8%、10.6%、19.8%。青少年群體中38.3%的受訪者習慣“半躺半坐”看手機,“平躺”“趴著”“側躺”分別占3.5%、11.6%、20%,占26.6%的受訪者在“其他”選項中傾向于端坐看手機。
22.7%的受訪者經常使用眼藥水 關于日常生活中護眼頻率,調查發現40.6%的受訪者平時沒有進行過保護眼睛的舉措,僅占14.8%的受訪者“有且經常”保護眼睛,“有且偶爾”和“有且很少”分別占17%和27.6%。此外,22.7%的受訪者經常使用眼藥水,舒緩和滋潤眼睛。
針對青少年和成年人看手機時間長的現狀,王凱醫師表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建議青少年每次使用手機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每日累計不能超過1小時。而實際檢測結果表明:即使比這個時間短也會出現問題。因此建議青少年盡量少玩手機。如青少年近視不加以控制,會變成高度近視。這種情況下易增加后鞏膜葡萄腫、視網膜裂孔和視網膜脫離的風險,甚至引起失明。
王凱醫師強調,成年人長時間看手機,不僅會使眼表淚液蒸發過快造成干眼癥,而且容易引起嚴重的雙眼視覺功能異常,導致視疲勞。與此同時,長時間且近距離盯手機屏幕還會使人眼調節系統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尤其中老年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人到40歲以后,眼睛的調節功能呈下滑趨勢,逐漸變成“老花眼”。如若此時未配備老視鏡,看類似于手機的電子產品必然會加重視疲勞。
調查中,當記者問及關燈原因時,有受訪者表示是為了玩會手機直接入睡;有的受訪者表示從學校集體生活著眼,不能打擾舍友的睡眠時間;有的受訪者表示喜歡關燈烘托的氛圍;年齡稍微偏大的受訪者傾向于節約用電等。殊不知此環境下看手機屏幕對人體眼睛會產生不可恢復的損傷。
王凱醫師直言,關掉室內燈光看手機,實則就相當于失去了背景照明,而手機屏幕在黑暗環境中顯得格外明亮。整體室內黑暗和局部手機明亮形成的強烈對比會導致視網膜黃斑區接受的亮度相對較強,視網膜周邊接受的亮度就比較暗,這種高對比度作用于人體眼睛會感覺不舒服。關燈后人眼的總進光量減少,瞳孔會因此變大。此外,看近處時需動用眼睛的調節力,調節時會導致晶狀體變厚,進而使眼睛的前房深度變淺。這對于眼軸較短的人而言,就有可能誘發青光眼。日前,相關媒體就報道一年輕人鉆在被窩看手機6~7小時就致使青光眼發作,估計與眼軸較短也有關聯。王凱表示,青光眼發作容易損傷視神經,對視功能會有不可逆的損害。
談及隱形眼鏡,近視眼患者的腦海立刻會閃現隱形眼鏡和框架眼鏡孰好孰壞?為避免眼部不適,隱形眼鏡含水量越高越好?隱形眼鏡會引發眼球過敏?隱形眼鏡會加深近視度數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手機依賴癥”患者而言,其眼部會出現充血、干澀、刺癢和脹痛等癥狀,選擇合適的隱形鏡片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這些疑慮,王凱醫師表示,對于隱形眼鏡和框架眼鏡的選擇,并不是此優彼劣,而是由這兩種矯正方式的特點決定的。長期戴隱形眼鏡切換到框架眼鏡很容易,框架眼鏡切換到隱形眼鏡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習慣于戴框架眼鏡看事物的人突然換成隱形眼鏡看手機、電腦、書籍等會感覺眼睛很累。因為此時鏡眼距的存在使眼睛需要動用的調節力和集合力比框架眼鏡高,所以這類人群在轉換戴隱形眼鏡時可能會出現花眼、流淚等癥狀。
王凱醫師強調,隱形眼鏡選擇與個體差異的相關度很大,關鍵看是否適合自己。人們經常認為干眼患者應當選擇含水量較高的隱形眼鏡,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含水量較高的隱形鏡片揮發水分速度非常快,易造成眼部越來越干,此時建議患者選擇含水量較低的隱形鏡片,比如硬質角膜接觸鏡。若近視患者的眼睛是過敏體質,表明不適合戴隱形眼鏡。王凱醫師坦言,戴隱形眼鏡引起角膜感染等癥狀是存在的,但僅限于極少數情況,絕大部分患者在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指導和建議下配戴隱形鏡片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還有戴隱形眼鏡并不是一味地推高近視度數,通過光學干預措施可控制度數的增長。比如:角膜塑形鏡、漸變多焦點軟性角膜接觸鏡在控制近視度數增長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王凱表示,不良姿勢看手機對眼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距離的遠近。距離太近會使眼部調節力負荷加重,若所需調節力與實際調節力失衡,易造成眼睛疲勞。不同群體有不同的主要呈現形式。青少年經常用不良姿勢玩手機會導致近視度數攀升,還會導致脖子疼、腰酸背痛等。成年人眼睛度數會相對穩定,但不排除個別漲幅較大的病理性近視。英國聯合脊椎療法矯正協會(UCA)成員埃絲特爾·佐納表示,不良姿勢會改變背部曲線,還可能引發脊柱過度后凸。有相關醫學專家進一步表示,脊柱過度后凸會造成呼吸疾病,等到老年容易患心血管類疾病。
對于用來舒緩眼部不適癥狀的眼藥水,王凱醫師表示,不建議長期使用感覺非常冰涼的眼藥水,它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此類眼藥水的冰涼感主要是通過收縮血管減少眼睛表層的血液供應來實現,也許當時感覺非常舒服,但過半小時后,眼睛可能會非常難受,所以只能當作偶爾用來緩解眼部不適的藥物。長期刷手機屏幕的“低頭族”可以選擇滋養眼睛的維生素、放松睫狀肌的藥物以及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它們的副作用都比冰涼型眼藥水小,但也得把握好用量。
他還強調,無論眼睛是造物主設計還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它賦予人類的意義不是僅局限于室內辦公和學習,更多的是需要人們融入充滿陽光、空氣與水的自然界,遠離霧霾,這對護眼非常重要。在室內近距離用眼時,一定要控制時間強度和光線。“手機依賴癥”人士看手機時應每隔30~40分鐘就讓眼睛休息7~8分鐘,同時保持室內光線明亮。飲食方面講究均衡不挑食,可適量攝取玉米黃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對眼睛黃斑區都大有裨益。

▲定期檢查眼壓可篩查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