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富姬,歐陽健強,楊文龍,羅 璇,伍昕宇
(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 贛州 341000)
10kA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的電場仿真
吳富姬,歐陽健強,楊文龍,羅 璇,伍昕宇
(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 贛州 341000)
針對上插陰陽極式稀土電解槽存在結構缺陷、耗能大、生產效率低等問題,設計了一種10 kA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利用ANSYS仿真軟件研究了電解槽陰極半徑和陰陽極距變化對電解槽電場的影響,以及對電解槽熔體電位的影響。結果表明:電解槽的陰極半徑在65~70 cm之間、極距在14 cm以下時,電位等勢線平行分布,電流線分布均勻,反應區熱量均勻,有利于生產效率提高和能耗降低,電解槽設計合理。研究結果可作為此類型電解槽結構優化設計參考依據。
稀土電解槽;陰極半徑;極距;電場仿真
稀土電解槽是運用稀土熔鹽電解法制取單一或混合稀土金屬的主要工業設備。稀土電解槽的電極距、溫度場、電流密度和耐溫材料等直接影響生產效率、能量消耗及金屬提純度[1],因此,優化稀土電解槽結構有重要意義[2-7]。為改善稀土電解槽的結構性能,針對10 kA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采用ANSYS仿真軟件,研究了電解槽陰極半徑變化和陰陽極距變化對電解槽電場的影響及對熔體電位的影響,以期為該類型電解槽的優化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1.1電解槽的基本結構
10 kA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主要由石墨陽極、電解質、液態金屬陰極、鉬導體和絕緣材料等組成,如圖1所示,可進行連續生產。其陽極布置在上部,陰極布置在底部,稀土金屬可以直接在底部陰極均勻析出,避免了上插式電解槽的稀土金屬溶解損失和氧化反應損失;電解槽的電解反應主要發生在陰極和陽極之間的區域,有利于陰、陽兩極間原料和電解質等成分的混合均勻,使得電場和溫度場的分布比較均勻,從而消除了電解槽的結瘤現象。
試驗采用Nd2O3-NdF3-LiF電解質體系,陽極為圓柱形,外圍槽體為長方體,幾何尺寸和工藝參數見表1。

1—鉬導體;2—液態金屬陰極;3—電解質;4—石墨陽極;5—絕緣材料;6—耐火磚;7—鉬管;8—鋼槽。

槽體內壁直徑/mm槽體外壁直徑/mm槽體高度/mm陽極半徑/mm12801580450580石墨電阻率/(×10-6Ω·m)熔鹽黏度/(×103Pa·S)熔鹽密度/(g·cm-3)熔鹽溫度/℃74.93.851030
1.2假設條件與邊界條件
試驗主要考察陰極半徑變化和陰陽極距變化對稀土電解槽電場分布和電流分布的影響,以及對熔體電位的影響。根據實際需要,有以下幾點假設[8]:1)電流全部通過陽極和陰極,電解沒有出現漏電情況;2)陰、陽極均為等勢體,液態陰極和鉬導體對電場的影響忽略不計,不考慮輔助設備對電場的影響;3)電流在電極端面分布較為均勻,電解槽陽極在高度方向上均勻消耗。
稀土電解槽計算的邊界條件[9]:1)陰極電位為0 V,為基礎電位;2)陽極電流為10 kA;3)電解槽表面電流密度為0;4)熔體表面和對稱軸的電流法向量等于0。
1.3電解槽的數學模型
基于Maxwell電磁場方程,定義電位函數φ,得到達朗貝爾電位方程表達式[10]為

(1)
式中:ε為電解質介電常數,F/m;μ為磁介質的磁導率,H/m;ρ為電解質的自由電荷密度,C/cm3;φ為電位,V。
在稀土熔鹽電解過程中,通入的直流電電流恒定,因此電解質處于靜電場中,即dφ/dt=0;另外,電解過程中,陰、陽離子向各自對應的電極進行遷移,陰、陽離子總是處于平衡狀態,電解質中沒有多余電荷,即電解質中ρ=0。所以,式(1)可以簡化為拉普拉斯方程:
▽2φ=0。
(2)
由式(2)可知,電解質的介電場數ε與上式無關,因此,拉普拉斯方程不僅適用于電解質的單相區,也適用于電解質與陽極氣體混合的兩相區。
試驗采用有限元法對陰極、陽極、熔體電流場進行數值仿真。由于電解槽的場量與時間無關,其內部電場是靜電場,因此,對于槽內導電部分的導電微分方程,結合式(2)可表示為
(3)
式中:I為電流,A;σ為電導率,Ω·m;φ為標量電位,V;R為電阻,Ω。
試驗所研究的10 kA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是一個圓柱體,因此二維柱坐標下電解槽數學模型可以用拉普拉斯方程表示為
(4)
結合電解槽數學模型,采用ANSYS仿真軟件分析電解槽陰極半徑和陰陽極距變化對電解槽電場的影響及對熔體電位的影響。首先,利用ANSYS軟件分析電解槽槽型結構和數學模型的正確性,得到的電解槽電位分布如圖2所示,電流分布如圖3所示。

圖2 電解槽電位分布

圖3 電流分布
電解槽可以分為3個區域,即陽極與陰極之間的區域、陽極與槽壁之間的區域和陽極下表面的區域。如圖2、3可知:1)陽極與陰極之間的區域是電解反應的主要區域,其電位梯度大,電流強度大,電流線密集。該區域電位等勢線分布密集,且基本上都相互平行,電流線分布均勻,說明通過該區域的電流分布均勻,電流沒有出現“扎堆”現象,避免了上插式電解槽陰極電流密度過大的弊端;2)陽極下表面區域的電位等勢線最為集中,電位向陰極逐漸遞減,該區域電解反應最為劇烈,陽極產生的氣體向上逸出的過程增加了電解質的流動性,有利于原料溶解;3)陽極與槽壁之間的區域電位等勢線和電流線分布稀疏,只有少數電位等勢線從陰、陽極正對區域向槽壁延伸,電流從陽極側面出發成弧線指向陰極。綜合來看,電解槽的電位分布和電流分布較為合理,表明電解槽的槽型結構和數學模型有效。
2.1陰極半徑變化對電場的影響
當電解槽極距為12 cm時,利用ANSYS軟件分析陰極半徑為60、65、70 cm的電場分布情況,得到的電流分布如圖4所示。



a—60 cm;b—65 cm;c—70 cm。
由圖4看出:1)極距不變,陰極半徑增大,熔體電位下降,電流分布和電位分布整體趨勢基本保持不變;2)極距不變,陰極半徑增大,陰、陽極之間的區域等勢線數值和電流強度基本不變;3)陰極半徑增大,槽壁到陽極側面的距離增大,電位等勢線分布更加稀疏,電流強度減小。雖然陰極半徑增大有利于電解能耗降低及生成效率提高,但同時析出金屬純度降低,所以陰極半徑以65~70 cm較為適宜。
2.2極距變化對電場的影響
陰極半徑為65 cm時,利用ANSYS軟件分析陰、陽極距為10、12、14 cm的電場分布情況,得到的電流分布如圖5所示。



a—10 cm;b—12 cm;c—14 cm。
由圖5看出:1)陰極半徑不變,極距增大,熔體電位增大,電流和電位整體分布趨勢基本保持不變,陰、陽極之間區域電位等勢線分布和電流分布基本沒有變化,槽壁與陽極之間的區域電位等勢線和電流線分布也基本沒有變化。隨極距增大,熔體電壓升高。電壓過高會使槽體內溫度升高、能耗增大,而電壓過低會使電解減緩或停止:綜合考慮,陰陽極距以小于14 cm為宜。
2.3極距和陰極半徑對熔體電位的影響
陰極半徑和陰陽極距不僅影響電解槽內電位分布和電流分布,也影響熔體電位。利用ANSYS軟件分析陰陽極距和陰極半徑對熔體電位的影響,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電解槽熔體電位
由圖6看出:1)極距相同時,隨陰極半徑增大,熔體電位下降;陰極半徑相同時,隨極距增大,熔體電位增大;2)極距和半徑的變化會引起熔體電位變化,極距增大1 cm,熔體電壓增大0.3~0.6 V,半徑增大1 cm,熔體電位減小0.05~0.12 V,熔體電位對極距變化的影響程度遠大于半徑變化的影響程度;3)為了實現降耗目的,在滿足熱平衡和電解正常進行前提下,最優的熔鹽電位應低于4.41 V,則應選擇極距小于14 cm的電解槽。
利用ANSYS軟件對10 kA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進行電場仿真分析,結果表明:電解槽陰極半徑、陰陽極距對電解槽電場分布、電流分布及對熔體電位都有影響;極距和陰極半徑都對熔體電位有影響;底部陰極稀土電解槽的電位等勢線平行分布,電流線分布均勻,反應區熱量均勻,電位梯度大,而且電流強度大,電流線密集,可保證電解過程所需熱量;電解槽槽型結構合理,有利于電解過程穩定持續進行。
[1] 陳國華,劉玉寶.稀土熔鹽電解技術研究進展[J].稀土信息,2015(10):12-15.
[2] 劉忠杰,劉中興,賀友多.稀土氧化物電解槽電場的計算機模擬[J].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01,20(2):137-140.
[3] 劉中興,伍永福,張宏光.稀土熔鹽電解槽電場的仿真模擬[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08(1):34-37.
[4] 薛娟琴,張桀,唐長斌,等.全封閉底部液態陰極結構稀土電解槽的模擬與設計[J].稀有金屬與硬質合金,2014(3):19-22.
[5] 米蘭.稀土電解槽電場及流場的模擬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科技大學,2008.
[6] 伍永福,張雪嬌,陳思琪,等.60 kA沉浸式稀土電解槽電場的數值模擬[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5(2):31-33.
[7] 逄啟壽,王飛,郜飄飄,等.8 kA稀土電解槽陰極對電場影響的數值模擬[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2):103-105.
[8] 王春慧.10 kA底部陰極稀土熔鹽電解槽槽型設計[D].呼和浩特:內蒙古科技大學,2008.
[9] 王軍,張作良,涂贛峰,等.10 kA底部陰極稀土熔鹽電解槽電場的模擬[J].稀土,2010,33(4):35-38.
[10] 周雄軍.8 kA稀土電解槽溫度場模擬及溫度控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4.
ElectricFieldSimulationof10kABottomCathodeRareEarthElectrolyticCell
WU Fuji,OUYANG Jianqiang,YANG Wenlong,LUO Xuan,WU Xinyu
(GanzhouMetallurgicalResearchInstitute,Ganzhou341000,China)
The anode and cathode rare earth electrolytic cell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structural defects,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so the 10 kA bottom cathode structure rare earth electrolytic cell are designed.By ANSYS software,the influence of rare earth electrolytic cell’s change of cathode radius and electrode distance on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electrolytic cell melt potential were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 when the cathode radius of electrolytic cell is in range of 65 to 70 cm and the electrode distance is less than 14 cm,the electric potential lines are parallel distributed and the current lines distribution is uniform,and the reaction heat in the reaction region is uniform.The electrolytic cell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de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rare earth electrolytic cell.
rare earth electrolytic cell;cathode radius;electrode distance;electric field;simulation
TF845.3;TQ151.1
A
1009-2617(2017)05-0430-04
10.13355/j.cnki.sfyj.2017.05.018
2017-03-02
吳富姬(1979-),女,福建順昌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