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碩
(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江蘇 鹽城 224300)
正難則反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
孫 碩
(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江蘇 鹽城 224300)
古有孫子兵法中的欲擒故縱,現有數學求解中的正難則反,這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縱觀高中數學知識點,正難則反思想涵蓋以下幾個知識點:(1)集合求解中的補集思想;(2)概率計算中的對立事件;(3)數學證明中的反證法思想.在本文中,我們將結合實際習題,對正難則反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進行討論.
高中數學;正難則反;數學思想
集合問題考查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對需要計算的集合模型具有清晰的思路.對于某些集合問題,從正面求解往往極其復雜,思路不明朗,需要考慮很多影響因素,且極容易出錯.此時,我們不妨使用補集的思想,通過補集反演出欲求的結論,實現簡化求解的目標.
例1 已知集合A={x|x2-4mx+2m+6=0},集合B={x|x<0},若是A∩B≠?是假命題,試求m的取值范圍.
思路分析由A∩B≠?可知,集合A中至少有一個正根,由于存在x與m兩個未知數,若是細分較為繁瑣.此時,不妨利用正難則反的思想,利用原命題補集進行求解,即是關系式A∩B=?,則集合A只有無根和有兩個非負根這兩種情況,較為容易分析.

在事件判斷時,若事件A成立時存在多種情況,難以進行分析計算.此時,可以嘗試利用其對立事件進行判斷.尤其是碰到至多、至少、唯一、無限等詞眼時,需要機智想到正難則反思想在對立事件中的運用.如果正向判斷存在多種可能時,即可從其對立事件出發,轉換一下思維角度,從提問或設問的對立事件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在給出最終結論時,必須注意將原事件與對立事件進行轉換,切忌功虧一簣.
例2 已知事件A:關于x的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數根,若事件A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思路分析將上述例題中至少有一個方程有實數根的命題視為原命題,則從原命題角度出發,上述三個方程至少存在一個方程存在實數根的情況存在多種可能性,幾乎難以一一分析.此時,我們可以利用正難則反思想,從其對立事件考慮,即上述方程均無實數根,再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根據正難則反的原理,當從正向求證過于困難時,或者正向求證存在多種討論情況時,我們即可從反證中尋求思路突破.反證法不僅是運用在幾何知識中,在代數證明中也較為常見.如能運用得當,對簡化求解過程、提高求解準確率作用顯著.

思路分析本題求證存在無窮多項為無理數,若是從正向求證,我們難以一一羅列出所有的無理數.且就算可以描述無理數,也必然需要大量的文字描述,違背了數學訓練的初衷.對此,我們不妨從反證法的角度,假設數列{an}的項都是有理數,并推出矛盾即可得證.

總之,正難則反的思想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數學思想,是一種出奇制勝的秘密武器.在高中數學解題中,正難則反思想有著廣泛的運用,在函數、方程、數列、幾何等知識點中均有其身影.本文僅僅從三個極小的訓練題對正難則反思想進行討論,欲將其滲透到學生解題思維中,還需要一線教師更多的努力.
[1]周慶東.正難則反——談逆向思維帶來的啟迪[J].高中數理化,2017(Z2).
[2]張金華.正難則反——巧用補集思想解題[J].高中數理化,2007(03).
G632
A
1008-0333(2017)22-0032-02
孫碩(1976.08- )男,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楊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