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斐
【摘 要】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拉開了全國媒體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序幕。近三年來,馬鞍山日報社堅決貫徹中央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圍繞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這個主題,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度,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實踐,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區域性黨報媒體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創新;融合;轉型;區域黨報
面對“互聯網+”時代移動浪潮的風起云涌,面對國內紙媒經營收入下滑,馬鞍山日報社主動適應媒體變革大勢,積極主動作為,優化內容生產、推進兩微建設、調整組織流程、試水整合營銷、重建媒體價值。經過不懈地努力,報社主流媒體傳播陣地得到拓展,融合新聞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融合傳播技術被廣泛應用,整合營銷取得顯著效益。
一是全媒體矩陣平臺框架基本搭建。瞄準“政務服務、資訊服務、生活服務”三個發力方向,全力布局和打造核心圈、延展圈、分眾圈三個圈層新媒體,馬鞍山日報社的新媒體平臺增加到14個,初步形成了“兩報一網14端”全媒體發布平臺廣覆蓋的大格局。
二是掌上新媒體平臺影響力與日俱增。新媒體平臺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涌現出@馬鞍山發布、@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3個用戶超20萬的微博平臺,馬鞍山發布等4個超10萬用戶的微信平臺,新媒體平臺總粉絲數突破150萬,覆蓋了全市一半以上的主流用戶。@馬鞍山發布躍居全國黨政微博前10強,穩居全省第一,小馬先鋒微信進入全國移動智慧黨建類微信前20強,其他新媒體均進入全市乃至全省各分類榜的前列。
三是整合營銷模式嘗到甜頭。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策劃為引領,以項目制為主抓手,強化采編和經營協調聯動機制,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環境下“策劃+媒體+活動+實效”的整合營銷模式,媒體廣告營銷勢頭向好,報業經營收入呈現穩中有升態勢,躍居全省地級市黨報前列。
媒體融合發展是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必然選擇,也是傳統媒體生存發展、贏得未來的必由之路。為此,報社將2017年定為“媒體深度融合推進年”, 制定了《關于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快報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將其作為未來三年報社轉型發展的行動綱領。未來一段時期,馬鞍山日報社將以做大做強品牌影響力為核心,堅定不移踐行“價值為魂、內容為王、渠道為先、用戶為上、人才為本、創新為要”的理念,奮力完成“渠道再造、理念再造、流程再造”三大重點任務,有計劃、有重點地打造多樣傳播形態、多元傳播渠道、多種平臺終端,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力爭在2019年底,實現將單一的新聞資訊傳播升格為創造多元價值的服務供給,完成報社由“新聞機構”向“區域性全媒體信息服務機構”轉型的目標。
要推進“渠道再造、理念再造、流程再造”三大重點任務。首先,要以渠道再造為突破口,在進一步優化紙媒的基礎上,瞄準政務服務、資訊服務、生活服務三個發力方向,全力布局、打造新媒體產品,尤其是重點打造旗艦客戶端產品,最終形成旗下“兩微一端”全媒體矩陣化發展的新格局。其次,以渠道建設的成果,促進“理念再造”,用兩年時間,通過各類培訓實訓,促進全體員工解放思想,摒棄傳統媒體單向思維,樹立互聯網思維、確立一體化理念、強化用戶意識,于2018年底前完成“理念再造”。再次,在推進“渠道再造”、“理念再造”的同時,積極推進基礎平臺的技術升級,構建新聞內容生產及運營監管平臺,夯實媒體融合發展的技術基礎;圍繞重點宣傳推行項目制,試水“中央廚房”式的內容生產發布機制,基本實現全媒體生產流程的再造和內部組織架構的重組。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堅定融合理念。當前,互聯網正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信息載體、傳播渠道更新迭代越來越快,移動應用、社交媒體已成為主要信息入口,聚合類平臺、自媒體公眾號不斷涌現,網絡直播、問答社區等成為輿論生成傳播的重要源頭。面對這種不可逆轉的傳播形態的深刻變化,唯有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才能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牢牢掌握輿論傳播的主導權。要堅決摒棄媒體融合與己無關的守舊思想,打破傳統媒體過去各自為陣、畫地為牢的利益格局,深化媒體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生產流程重組,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盡快從“相加”階段進入“相融”階段,最終達到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要打消依靠財政兜底保障實現紙媒回歸的“等靠要”的思想,確立用戶思維,主動貼近市場、服務用戶,用好黨媒的資源、渠道和策劃、內容生產等的傳統優勢,借用市場媒體創新創意的新思路、新舉措,穩住紙媒廣告經營,推進文化創意項目投資合作,試行資本運作途徑,積極探索出紙媒經營轉型發展的新路,以非報收入反哺報業發展。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必須堅持內容為王、提升內容品質。有品質的內容是最剛性的需求,當內容做到了不可替代時,通過“內容+” 的一切端口,我們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藍海”。審視移動互聯網的傳播現象,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戶對優質信息的需求,只有優質的內容,才可以在一切傳播領域稱王稱霸。堅持回歸聚焦主業,深耕本土、厚植民生、優化內容,強化《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的原創內容、權威報道、深度解讀、言論評論等優勢,將傳統媒體有品質的新聞、有溫度的表達、有立場的態度、有情感的服務向新興媒體延伸,用強大的內容孵化出有影響力、傳播力的媒體平臺。同時,適應新興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新聞資訊,綜合運用多媒體表現形式,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需求。強化個性化新聞生產,注重點對點推送,促進對象化、定制化、精準化傳播。加強重大主題報道的謀劃策劃,創新手段和方法,形成立體傳播效應。推動、支持并保障采編人員在內容生產上深度合作,開發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滿足全媒體發布需要、貼近多樣化用戶需求的信息內容產品。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必須堅持移動優先、豐富媒體形態。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新聞用戶已成為主要用戶,必須順應移動化大趨勢,強化移動優先意識,實施移動優先戰略。適應“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的傳播新態勢,將優勢向互聯網拓展,將資源向移動端匯聚。以全力搶奪移動互聯網用戶、全力搶占政府公共資源為目標,積極推進現有新媒體產品差異化發展,優化現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打造移動傳播平臺矩陣。以開放共贏的心態,與市有關方面合作,謀劃“新聞資訊+市民服務”APP建設,做強其本地屬性,將其打造成本地人移動互聯網生活服務入口,使之成為權威發布、民生互動、生活服務的綜合性信息平臺,在建設智慧城市、服務市民生活的過程中延伸產業鏈。同時,加速拓展業務范圍,注重與市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橫向合作,通過代維政務“雙微”搶占更多政務資源。緊盯移動技術前沿,大幅提升新技術新業務研發和應用能力,大力拓展終端載體和用戶規模,將傳統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責任和服務用戶的能力拓展到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上來。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必須堅持人才為本、激勵創新創業。在融媒體時代,人才已成為推動報業創新創業的核心要素,必須深化干部體制改革,完善用人機制,發掘培養一批適應媒體融合發展、勇于創新、實干擔當的“發動機”。繼續推進完善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和普通員工崗位雙向選擇機制,加大全員培訓培養力度,有效引導現有人員融合轉型。把各類人才納入統一管理,打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人才使用渠道,支持名記者、名編輯到新媒體平臺開辦原創欄目,培育品牌公號,成為傳播正能量的“網紅”。加大新媒體內容生產人才、技術研發人才、資本運作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并制定多種形式的人才激勵政策,吸引、留住和使用好人才,逐步調整優化人才結構。高舉創新大旗,鼓勵支持員工創新創業,培訓青年創業團隊,搭建新媒體項目孵化平臺,最大程度挖掘媒體人善于創新的最大潛力,拓展報業新的發展空間。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注重各類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鍛造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全媒體型、專家型人才隊伍。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系統工程,也是一場劃時代的變革與創新。當前,媒體融合整體上仍處于艱難的探索期,在實踐和理論層面仍有不少問題需要突破。我們將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高度的自信心,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試驗和調整,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馬鞍山日報社特色的區域性黨媒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作者:馬鞍山日報社黨組書記、總編輯)
責編: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