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雪
奶奶從姑姑家一回來,就送給我一枚大大的青橄欖。我輕輕一咬,舌尖立刻泛起了一股澀澀的味兒。我失望地睜開眼,把這顆青果子吐了,連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塊兒吐了出來。
對于奶奶,我的感情就像這顆青橄欖的味兒一樣,澀澀的。記得媽媽說過,我學走路時,奶奶眼睜睜地看著我一次次跌倒,聽著我的一聲聲啼哭而不扶我。到我三四歲時,奶奶又給我訂了一條怪規矩——每次吃飯,必須把面前那碗搭配了各種蔬菜的所謂“配菜”吃完。再后來,奶奶又給我訂了一條更嚴的規矩,讓我每天早上風雨無阻地去晨跑。多少次,在凜冽的寒風中退縮的我,又被奶奶拽著,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跑……總而言之,奶奶對我太嚴厲。這一切也像這枚青橄欖的味兒一樣,澀澀的。
看著奶奶的身影,我擺了擺手,想把這些童年的往事連同青橄欖的澀味兒一起拋開。可猛然間,我突然發現嘴里的澀味兒已蕩然無存,還慢慢地有了絲甜意,并化作了縷縷幽香沁人心脾……哦,對了,我想起來了,每次在我跌倒又自己爬起來后,奶奶總心疼地撫著我的小膝蓋,直問我:“還疼嗎?”分明記得,在我那碗“配菜”的碗底,常還藏著一個雞蛋,或是幾塊排骨。分明記得……哦!我懂了。就在我嘗到青橄欖幽香的同時,我懂了,這澀味兒之后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
青橄欖先澀后甜的幽香在我口里越來越濃,也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散。我終于理解了奶奶對我的那份深沉的關懷,也領悟了那縷縷幽香所蘊涵的濃濃的愛。我若有所思地轉過身,輕輕地對奶奶說:“奶奶,我還想吃青青的橄欖。”
點 評
文章以青橄欖起筆,又以青橄欖收束,首尾照應之妙自不待言。在具體內容上前后照應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內都依次寫“我”的學步、吃菜、晨跑,具體反映了“我”對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從而為最后點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如此嚴謹的結構正反映了作者構思的縝密,表達的認真。
指導老師 牛 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