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榮
喜強的未來
□李立榮

■ 吳喜強
1984年9月生于陜西省米脂縣。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理事、終南印社社員。
作品入展獲獎:
第三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作品展
中國第三屆隸書大展
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展
中國“瘞鶴銘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西泠印社第八屆篆刻評展
西泠印社“百年西泠·樂石吉金”大型系列展
西泠印社“百年西泠·湖山流韻”詩書畫印大展
第二屆“陳介祺獎”萬印樓篆刻藝術大展
喜強在書法、篆刻學習、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勤奮和精謹,足以證明他于此道的熱愛是發自骨子里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收獲了不凡的成績而成為同齡人的佼佼者。正如愛因斯坦所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喜強的篆刻最初取法于趙之謙,趙之謙無疑是有清一代詩、書、畫、印兼善的大家。喜強入門即從趙入,是喜強聰明善學的表現,“器慎于初染,染于青則青,染于藍則藍”。喜強的聰明在于他師趙既師其形更師其意、其神、其行,而不是一味的“染青”或“染藍”的死守成法而成為趙氏轅下之駒。人論趙之謙的篆刻,以為他在廣取前人成法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的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其實,不管是“印外求印”還是“印從書出”,都是一脈相承的不以篆刻職司篆刻的創作理念,為的是豐富篆刻自身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我說喜強是師其意其神其行,正是著眼于此。所以,說喜強的篆刻就不能不說他的書法,喜強的書法篆、楷、隸、行皆能,有過多次入選全國大展的經歷,故而他的書寫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正是這樣的書寫能力成就了他的篆刻線的質感和意蘊,更使他在分朱布白的把控中展現出了獨一份的自然和靈動。趙之謙嘗言:“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相信喜強一直都朝著這“難索難求”的“獨立”之境行進著。
故而,在取法趙之謙的同時,喜強又上溯到“浙派”諸家,此又是喜強聰明之處。人言:“晚清趙之謙,精于書畫,尤擅刻印,自云‘生平藝事天分高于人力,惟治印天五人五,勇然’。趙氏曾出入浙、皖兩派,并取古代境銘、錢幣、碑版文字入印,又首創陽文入款。自成風格,人稱‘新浙派’?!笨梢哉f道明了趙氏與浙派的關系淵源。喜強以此取徑,自然一脈相承而易生機杼。賞他所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諸印,可以看出他行動上的聰慧足以實現他思想上的聰明,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言行一致,是需要付出多方的努力的,是行動和思想的較量。而言行一致又高人一籌,其付出之巨則可想而知。
喜強聰慧、勤奮、精謹三者皆備,緣此他于篆刻一途的未來是可以預見的。但生于秦地的他,若能據此上追秦漢,則他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因為在他的書法中所展現出的精謹中的樸厚和豪放是神采奕奕的。

沾一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藝海神游

作詩博得一生窮

偷得浮生半日閑

守得云開見月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