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曉瓊 (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大學探究式教學研究綜述
■ 刀曉瓊 (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本研究選取CNKI數據庫中2006-2016年間刊載的有關大學探究式教學的期刊和碩士論文為研究對象,發現其研究方法有調查問卷、理論探討、應用研究及實證研究,筆者從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及策略、教學方法整合等維度進行分析,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為讀者提供一些借鑒。
探究式教學;大學教學;研究綜述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長期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那么,人們為什么如此重視探究式教學?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又有什么意義?1995年江澤民[1]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時隔二十多年的G20峰會上,習主席仍在強調“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由此可見,創新能力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而人才培養需要通過教育來逐步實現。創新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和探究[2],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中都強調科學探究,要求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從根本上說,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應同等程度地重視探究式教學,每個階段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情況都值得研究,就筆者的了解,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在本科期間都會選擇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師范類學校更是如此。作為未來的老師,肩負著授業解惑的重任,其對探究式教學的理解、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因此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現況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大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情況更值得關注。
美國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的方法,隨后“探究”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方式其合理性被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接受。1964年,美國著名課程專家施瓦布首倡提出“探究式學習”一詞[3],隨著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進行,探究的思想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界的重視。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在理解“科學探究”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在自由創設的、有結構的、能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發展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發現問題、提出設想、收集資料、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發展探究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4]。它要求師生在教學中運用科學過程與方法做類似于科學家們所進行的那種真實的科學探究。
目前,探究式教學已成為許多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課題。本研究從國內近十年大學探究式教學的有關研究文獻出發,分析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特征、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探究式教學的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文獻法,以CNKI數據庫中涉及大學探究式教學的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為研究對象。筆者以“探究式教學”并含“大學”為關鍵詞,選擇“全文”進行檢索,篩選了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間的論文,得到178篇相關文章。其中期刊論文有151篇,學位論文有27篇。
本研究遵循以下思路:(1)分析論文數量變化,從而得出該課題受關注的程度。(2)分析研究方法,歸納近十年探究式教學研究特點。(3)分析研究內容,如探究式教學現狀相關研究、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及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等,總結近十年來學術界對大學探究式教學研究內容的側重。(4)分析研究結果,總結研究成果,反思該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尋找突破口,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表1 關于大學探究式教學研究論文年度分布統計表
從表1數據可知,國內近十年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近三年更是大幅度增加,說明探究式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關注,很可能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維持這種研究熱潮。考慮到文獻數量龐大,為縮小范圍同時提高文獻參考價值,筆者主要細讀影響力較大的教育類期刊。
分析篩選出的文獻,發現關于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調查問卷、理論探討、應用研究、實證研究。其中調查問卷有5篇,理論探討53篇,應用研究94篇,實證研究26篇。在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中應用研究最多,其次是理論探討,碩士論文主要用實證研究,調查問卷法則與其它三種方法整合使用。
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調查問卷、理論探討、應用研究、實證研究等。期刊論文主要是應用研究,基本思路是:分析課程教學現狀,提出針對該課程的具體的探究式教學的模式和策略;碩士論文側重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以傳統和探究式做對照進行比較研究、探究式與接受式兩種教學方法的整合研究以及具體學科中探究式教學的實證研究。
關于教學現狀的研究包括課程現狀分析和大學探究式教學現狀。
(1)課程現狀分析
探究式教學研究論文中約80%的文章都涉及課程現狀分析,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幾乎包括所有課程:化學、物理、生物、數學、英語、英語口語、計算機、思想政治、體育(排球、蛙泳)以及化學實驗、物理實驗等。分析文獻可得出大學課程教學現狀總體特征為:課時短缺,內容龐大;課程難度大,學生沒興趣;教學目標模糊,教學方法單一滯后;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重理論輕實驗,實驗課按方抓藥,學生不思維、不動腦等。為改善上述問題,嘗試探究式教學,進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策略或給出具體教學設計研究。結論:嘗試探究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綜合能力[6]。
(2)大學探究式教學現狀
對大學探究式教學現狀的研究相關論文僅有3篇。李水金[7]考察了首都師范大學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兩年來實施探究式學習的基本情況,針對參與探究式學習的動機、積極性及滿意度、對學習的影響、對探究式的認識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參與探究式教學的主要動機為“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表示參與探究式教學的學習興趣很高,收獲很大。徐祺娟[8]對浙江萬里學院合作探究式教學現狀及問題進行了研究,針對萬里學院開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學,首先從學生、教師對合作探究式教學的評價進行調查,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其次調查師生對合作探究式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方面的認知差異,滿意度選項包括:綜合能力、認知理解與運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最后得出結論:合作探究式教學改革對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提高有幫助,但要少而精;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王欽忠[9]在北京市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的調查研究中顯示:對教師獲得探究式教學的途徑這一問題,僅有4.4%反映是在大學期間習得,而90.3%是在課堂教學觀摩中才接觸到探究式教學。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大學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情況,關于大學探究式教學進行到一個什么程度,有多少課程進行探究式教學,多長時間進行一次等問題目前沒有相關研究。
大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約占22%,研究者針對具體課程提出了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探究模式。王美玲[10]在教育學課程中提出“案例—探究式”,具體步驟為:呈現案例,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引導,營造探究氛圍;合作交流,促進探究發展;多元評價,反饋探究效果。以具體教學設計為例給出每一環節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但該模式的有效性可能受教學內容、學校制度、教學環境的局限。高風英[11]等根據大學物理實驗課的教學現狀,提出“以討論交流操作討論”為主體的主動探究式教學模式:設置問題主線,安排學生完成課前準備工作,課堂以討論交流為主,這一教學模式的使用將學生從被動地位變成“場上隊員”,教師的“教”轉變為啟發引導。改善了“學生聽實驗,被動消極,按方抓藥”的實驗教學現狀。錢俊[12]等在大學物理課程中提出“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解放思想,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氣氛;精研教材,為學生鋪設發掘問題的階梯,讓學生學會提問;引入最新的“焦點、熱點”,激發自主探究熱情;打破傳統,積極創新。將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推動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推進物理課程改革。耿姝[13]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提出“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提供環境→個人探索→碰撞激發→交流內化→反思回顧→延伸擴展。互動探究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克服大班教學中時空的限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大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數量最多,口語、寫作、閱讀課中都有研究,通用模式為:情境導入→探求問題→小組討論→歸納總結[14-15]。
從總體上看,基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其共同點是創設問題情境,合作交流,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深刻理解科學探究精神的基礎上將一般化的探究式教學融入具體的課程,將該課程特點與探究式教學相柔和,從而得出更適合該課程發展的模式,為推進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而努力。
從整個文獻檢索結果來看,教學設計類研究約占16%。研究者從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出發,分析具體課程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可行性,給出該門課某一節內容的教學設計、評價方式;分析課程教學現狀,給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引入方法,最后呈現教學設計個案。同樣,分析課程教學現狀,提出探究式教學策略,但所提出教學策略大多為經驗性。教學設計及策略研究以期刊論文居多。
教學方法整合研究僅有兩篇學位論文。面對目前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片面追求教學進度、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死記硬背,學習興趣低落,甚至厭學的現狀。研究者分析不同教學方法各自的優缺點,嘗試在課堂中將探究式教學分別與“接受學習”(物理課)、講授式教學(化學課)兩種教學方法有效整合,通過選取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有效整合后的教學策略,對照班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以此進行實驗研究檢驗實際教學效果[16]。運用兩種教學方法的整合組織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夠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認識;活躍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改革提出了新方向[17]。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探究式教學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關于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很多,但理論研究所占比例太大,并不能反映大學課堂中探究式教學使用的實際情況或重視程度。其實高校很多學院都擁有優秀的科研隊伍、完善的實驗配備、寬裕的時間,完全具有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條件。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課堂中都開始引入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改革的不斷深入,將對教師專業化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教育的專業化顯得格外重要。師范類高校培養的是未來的老師,更應該注重探究式教學,讓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逐漸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解決問題的習慣,不斷體會和摸索,提高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教學中真正使用探究式教學。
其次,關于大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方法上不夠豐富,研究中探究式教學的案例雖然很多,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
最后,現有研究對探究式教學的評價研究不夠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應注意評價的多元化,注意隨時反饋學生的態度,消除習得性無助感,培養適當的自我效能感[18]。
[1]馮正剛.論創新意識[J].湖南社會科學,2002(2):23-26.
[2]毛明清.從會計學教學改革看大學本科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2008(10):76.
[3]李理.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基本類型及教學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8.
[4]何英團,周遠梅.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11):96.
[5]白成科.探究式教學在師范生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15,8(1):65-66.
[6][14]文月娥,吳莉.大學英語探究式教學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5):110-112.
[7]李水金,侯靜.大學本科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實證研究:以首都師范大學“探究式學習研討班”為個案[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1):95~98.
[8]徐祺娟.合作探究式教學現狀及問題探析:以浙江萬里學院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5(6):99-104.
[9]王欽忠.北京市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的現狀與分析[J].化學教育,2015,36(17):60-64.
[10]王美玲.教育學課程中“案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11):105.
[11]高風英,張兵.以討論交流操作討論為主體的主動探究式實驗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C].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研討會.重慶:重慶大學,2006:237-238.
[12]錢俊,侯義鋒,藍愛群,等.“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26):30-32.
[13]耿姝.大班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8):239.
[15]何毅.探究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J].時代教育,2011(6):155.
[16]程慧明.“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有效整合的研究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45-47.
[17]申玉玲.探究式和講授式教學在化學課中有效整合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43-44.
[18]朱明建,秦浩正.國內近十年化學學習動機研究綜述[J].化學教學,2013(10):16.
G642
A
1008-2549(2017)05-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