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凡 陳 洋
(1.銀川能源學院土木建筑學院,寧夏 銀川 750100; 2.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9)
·規劃·建筑·
布局結構調整下西北農村閑置校舍再利用研究★
許 凡1陳 洋2
(1.銀川能源學院土木建筑學院,寧夏 銀川 750100; 2.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9)
通過對西北地區農村學校因布局調整而造成大量校舍閑置和當前農村設施奇缺的矛盾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區農村閑置校舍再利用途徑、原則及模式,有利于完善農村公共設施。
農村,閑置校舍,公共設施,再利用模式
“普九”時期,西北地區農村人口較多,學校是根據人口分布狀況建校設點,基本是“一村一?!钡母窬?。近年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新一代出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加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學齡人口不斷減少,導致農村中小學校生源不足、規模較小、教育質量偏低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自2001年開始,國家對農村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了“哪里有炊煙,哪里就有學校”的布局模式,通過“撤點并?!睂嵤┮幠^k學。
“撤點并校”改變了農村學?!按宕遛k學”的格局,優化了農村教育資源的配置。但同時也出現大量校舍資源閑置,造成大量教育資源的浪費,西北地區農村已是十分普遍。
據教育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10年,全國中小學從707 482所減少至326 291所(約59%),其中76%為農村學校;而西北地區在同時期,中小學校數量從80 118所減少至23 199所,71%的學校被撤并,其中近85%的是農村小學,撤并學校數量十分可觀。如陜西涇陽縣自2004年開始實行中小學校布局調整以來由250余所學校及教學點減至171所,銅川市印臺區2006年至今中小學校數量由91所減少至51所。
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大量由于學校布局結構調整被撤并的校舍空置無用(見圖1),或學校里有大量教學空間閑置(見圖2,圖3),如西安市臨潼區由韓裕小學及周邊的洞北小學、棗園小學等8所小學撤并后形成的韓裕中心小學,校區服務區域覆蓋10個行政村,新校舍2010年4月投入使用,而撤并的校舍卻閑置至今。而且這些閑置校舍多半都建于2000年之后,加之汶川大地震后,西北地區對農村校舍又進行了普查和抗震加固,因此閑置的校舍總體質量較好(見圖4)。
此外,西北地區許多農村校舍布局的調整,采取了分批撤并的方式,因此還有數量相當的一批過渡學校,也即將在近期內被撤并。如陜西涇陽縣云陽鎮現有1/3以上為過渡學校(見圖5),十·二五規劃這些過渡學校五年內將會撤并到定點的中心小學,屆時,將有更多校舍被撤并。
據統計,截至2010年,陜西義務教育階段104個縣(市區)1 011個鄉鎮4 682所學校出現了閑置校舍,共計63 137間,面積1 825 941 m2;新疆有閑置校園校舍的農村中小學1 660所,閑置校舍面積107.9萬m2。粗略測算,西北地區農村學校閑置校舍至少為11 000余所,資源涉及面之廣及數量均十分驚人。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這些閑置校舍資源為西北農村可持續發展有效發揮作用,已迫在眉睫。
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總體經濟較落后特別是西北地區,大部分村子除小學校和村委會外,幾乎沒有什么其他公共建筑設施,公共設施嚴重短缺[1],特別是在教育和社會福利公共設施方面[2],與城市相距甚遠。
解決西北農村公共設施缺乏的途徑不外乎新建、原有設施的擴建和舊房改造,顯然新建和擴建受到投資和占地的限制,長期以來一直無法解決。而利用閑置校舍作為村公共設施,不僅投資少、見效快、不增加占地,又節約資源,是就地解決公共設施的最佳途徑。
1)閑置校舍的空間優勢。
閑置校舍教室(大空間)多,易于靈活分隔,滿足各種功能需求;校園有室外開敞大空間,便于安排各種公共活動;校園可綠化的場地多,便于營造良好的景觀環境(見圖6,圖7)。
2)閑置校舍的區位優勢。
學校作為農村唯一的教育建筑,是全村的核心場所,處于村里交通便利、便于集散、服務半徑較優化的區位,也正是村級公共設施定位的最佳條件。表1是對陜西農村學校的區位調研分析。
表1 校舍在村落的區位
3)閑置校舍的設施優勢。
雖然農村學校普遍規模不大,卻擁有教室、活動場地、食堂、廁所等設施,具備了改造再利用作為村級公共設施的基本條件。
4)閑置校舍再利用的節資節地優勢。
閑置校舍再利用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節約資源、不占土地,大幅度減少建設資金投入。陜西省周至縣桃李坪村利用閑置小學改建幼兒園,不僅解決了周圍多村留守兒童學前教育,取得良好社會效益,而且僅建校舍就比新建幼兒園節約了成百萬元的資金。
農村閑置校舍的利用,結合校舍資源的自身狀況,從當地實際需求出發,以提高農民素質及生活品質為目的,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其利用可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社會福利拓展至旅游開發等方面。
3.1閑置校舍再利用原則
3.1.1功能定位“次序性”
根據選點對西北農村公共設施緊缺現狀與村民對公共設施需求意愿調查,西北農村閑置校舍再利用的次序應遵循“優先學校教育,其次社會教育,再次社會福利等”原則。國內外的相關規定也都制定了類似的次序原則,2001年就曾下發《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對調整后校舍等資產做出了“保證用于繁榮教育事業”的規定。前已述及,日本已有立法規定閑置校舍的利用,首先考慮學校教育,其次考慮社會教育。
3.1.2統一規劃“整體性”
利用閑置校舍不只是簡單賦予其用途,功能定位不僅考慮單個村的需求,還應從村、鎮以至全縣區域綜合分析、統一規劃,選擇最佳模式,并結合當地條件和需求,選擇不同的利用方式,適應變化的各種環境及功能用途[3]。
3.1.3建筑空間“綜合開放”
與城市相比,西北農村經濟水平較低,公共設施缺乏,村民平時及農忙的作息時間有其特殊性,因此,閑置校舍的利用不能只具有單一功能,應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多功能和靈活性,綜合高效利用空間資源。如敬老院可與學校自然體驗基地結合,不僅成為都市學生自然體驗的實踐場所,也可成為學生敬老實踐的道德教育場所。同時兼顧對村民開放,尤其是活動空間場地的開放性,增加村民的交流場所和機會,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3.2閑置校舍再利用模式
3.2.1功能選擇模式
閑置校舍在村子中的位置,直接影響到校舍再利用的功能選擇。根據閑置校舍所處的不同區位,最佳功能選擇模式見表2。
表2 閑置校舍再利用區位選擇模式
3.2.2技術框架
綜合考慮目標的功能定位、改造的重點以及相應的技術措施,農村閑置校舍的再利用實施技術框模式架見圖8,基于此模式,可有效的再利用農村閑置校舍資源,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
西北農村閑置校舍是完善農村公共設施的最佳途徑之一,對其改造再利用投資少、見效快、前景廣闊,可避免許多新建設施和社會資源的浪費,獲得節地、節資、節材、節時、節工等增效資源的綜合效益及環境效益。然而,要付諸實施,還需各級政府、規劃、設計等相關部門統一認識,齊心協力,為縮小城鄉差別、增強社會效益、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1] 高 榮.陜西農民技術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22-23.
[2] 姜志雄.陜西農村教育發展問題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38.
[3] 唐文婷.現有中小學適宜性更新改造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Adst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ots of school buildings in idle due to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and critical shortage of communal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northwest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the reuse ways, principle and modle of the idle school buildings in rural areas northwest China, it will be good for improving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ThestudyonthereusefortheruralidleschoolbuildinginnorthwestChinaunderthelayoutofthestructuraladjustment★
XuFan1ChenYang2
(1.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YinchuanEnergyInstitute,Yinchuan750100,China;2.SchoolofHumanSettlementsandCivilEngineer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rural, idle school buildings, communal facilities, reuse model
TU984.14
A
1009-6825(2017)26-0001-03
2017-07-07 ★:本課題得到寧夏高等學??茖W研究項目(一般項目)資助,布局結構調整背景下寧夏鄉鎮中小學規劃與建筑模式研究(NGY2015205)
許 凡(1987- ),女,工程師; 陳 洋(1962- ),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