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唐擁軍
(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高校校園停車現狀及“優空間”塑造研究
張曉宇 唐擁軍
(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以塔里木大學校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統計調研數據并總結停車問題,分析造成現在諸多停車問題的原因,同時尋找校內人員的停車需求,探討塑造最優停車空間的方法與適合校園的停車方式,為校園靜態交通提供實踐策略。
停車空間,高校校園,實地調研,優空間
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使得大學校園建設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在已有用地的基礎上,規劃的各功能分區之間流線較長,使高校內部人員對車輛的需求逐步加大,這就加大了靜態交通空間的需求。與此同時,高校在城市中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高校的成果帶動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與社會的合作交流變多,大量的機動車進入高校校園。交通量的增長使校園停車問題及交通擁堵問題日漸突出。
1.1調研方法
調研方法主要采用發放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兩種方式相結合。
1)調查問卷:制定詳細的校內停車空間需求特征的調查問卷。問卷發放的主要針對人群是塔大學生和校內的教職工以及一些在校園內從事服務行業的人群。
2)實地調研:對每個區域進行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的同時,調查校園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出行數量與出行距離之間的關系,以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選擇人群的特征和對停車空間的不同需求。
1.2調研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是人們對現存停車空間的使用情況與滿意度以及目前停車空間所存在的問題。1)調查分析校園停車空間的影響因素以及校內用地形態。2)調查校園交通的特性,分析教學區與職工生活區、教學區與宿舍區、宿舍區與食堂等之間的交通時間,空間分布情況等。3)調查校內停車空間位置、大小以及與周邊建筑、環境相結合的合理性。
2.1數據整理
總共發放問卷450份,其中包括實地發放的300份和網上發放的150份,分別從出行方式的選擇、停車的擁擠程度、停車空間設置的合理性、需要擴大加建停車場的區域、車輛防曬、日常車輛的磨損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數據統計(見圖1)。
通過數據反饋,可以看出校園內的人群選擇的出行方式有步行、非機動車、機動車三類。由于學校的管理規定,只有有駕照的同學以及在家長同意知情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電動車或摩托車,學生中自行車的使用率比較高。而問卷中的機動車輛使用者主要是教職工。過半數的人認為停車空間的設置幾乎是合理的,但從停車的擁擠程度上來看,63%的人認為停車空間比較擁擠。在訪談中發現,最擁擠的時間段是上下課期間,教學區、宿舍區是停車、交通擁堵的重災區,所以總共有59%的人認為教學區與宿舍區的停車空間是需要增加的。
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阿拉爾地區的日照時間比較長,早晚溫差大,且白天的時候日照很足,所以會出現車輛白天停放時暴曬的情況,針對這一點,對車輛防曬遮陰做了調查,50%的人認為可以蓋車棚,另外50%的人認為可以通過樹木遮陽或遮陽架來解決車輛被曬問題。該地區偶爾會有浮沉天氣,所以在車輛磨損情況中,車子落灰占了很大的比重。
通過調查研究,解決或改善校園內停車現狀主要的途徑是增加停車空間,改善停車空間環境的同時還要加強學校對交通情況的監管。而如何在不影響現有規劃的基礎上改善停車空間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2.2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學校內的建筑相對比較分散,彼此之間的距離流線也比較遠。所以有過半數的人選擇用交通工具來代步,以節約時間。
2.2.1非機動車停車空間
在早期的規劃中,校園的北區和南區都設置有教學樓,宿舍區分布在西區和北區。所以學生上課為了節省時間,大部分選擇自行車代步。
調查發現,非機動車停車空間大部分呈現出無車棚,使用狀況不明確等問題,特別是教學區域和圖書館等位置在規劃時沒有增設車棚,只是利用教學樓和圖書館前大面積廣場來自然停車。只有少數停車空間設置車棚,比如宿舍樓門前,而車棚的面積過小,大部分自行車還是停在外面,同時還存在一些自行車過久存放的問題。學生白天在教學區域上課,只有到了晚上自行車才放回到宿舍的車棚內,那么在一天的停車中,就會出現自行車暴曬、銹化,一天不騎車就落滿灰塵以及自行車停車擁擠導致的停車、取車困難的諸多問題(見圖2,圖3)。
除了學生生活所需的停車空間存在問題。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師選擇使用電動車或摩托車來代步。這一部分的停車空間在職工生活區主要是結合建筑進行設置,由于電動車數量比較多,住宅樓門前的入戶道路又比較窄,部分樓門前的電動車停放比較擁擠。
2.2.2機動車停車空間
機動車停車空間主要設置在教學區、職工樓區域。在設計和規劃時,都結合建筑布置了一定的停車空間,并劃分出停車位。但依然出現停車位不夠以及亂停的現象,教學區很多機動車偏愛路邊靠樹蔭的停車位,為了更好的保養自己的車,那么原定規劃的停車空間就空置很多停車位,這就出現停車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同時又影響了校園的交通,導致在上下課高峰期時出現擁堵(見圖4)。
校外車輛的流入,會侵占一定的校內停車空間,而這一部分的考慮相對比較少。辦公樓前的停車位既要滿足校內人員的車輛停放,又要滿足校外流動車輛的停放,這樣就顯得有些擁擠。特別是二級學院,召開全院教師大會的時候,建筑附近的停車位就不能滿足使用。部分車輛就要占用道路來進行停放,這就出現了亂停車的現象。
高校教師對機動車的需求量在增加,幾乎每戶都有車。所以現有的停車位不能夠滿足教師停車的使用。職工生活區的停車泊位在規劃的角度上看,設置的位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從阿拉爾的當地氣候來看,完全暴露在太陽下的車位,老師們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一種現象,有人將車停在了樹叢中來遮陰。在規劃設計的初期,很多停車位的設置看似是合理的,但并沒有與當地的氣候環境相結合,所以才會出現現在的問題。
在整個校園規劃中,停車空間的設置不僅僅是簡單的擺放排列車輛,而是需要考慮將停車空間與周邊建筑、景觀、綠化等結合在一起。
3.1合理使用建筑物的灰空間
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出發,為了達到建筑與場地的雙優使用,那么應盡可能的塑造、使用建筑物的灰空間。
1)建筑底層架空。在設計初期將底層空間大面積架空,留作停車使用。這樣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室外活動場、增加室內外的交流。針對建筑而言,底層架空可以增強室內外的通風。
2)沿建筑物搭建遮陽架。在不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采光的前提下,沿山墻面搭建一些具有美觀效果,同時又有遮陽效果的景觀架。豐富建筑周邊環境的同時,又對停車空間進行了優化。
3.2停車、景觀、綠化一體化
校園內大部分是以地面停車為主,若停車面積占的比較高,必然會使綠地的面積變小。所以為了營造更好的校園環境,就需要改變地面停車的形式,融入更多的綠化、景觀。
1)改變地面鋪裝。在辦公樓附近的停車場地,幾乎都是結合建筑布置,或集中布置。鋪裝采用的都是傳統的硬質鋪地,烈日炎炎的夏日,走進停車場,熱浪襲人。對于這種停車空間,可以將傳統的硬質鋪地改成草磚,這樣可以在增加校園綠化的同時,減少停車場地的熱效應,又將景觀綠化和停車空間更好的結合。
2)綠化林蔭停車場。教學樓前的停車廣場具有車流量迅速的聚集或離散的特點,會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雨天自行車停放相對就少很多。對于這樣的區域可以在不影響車輛停放和通行的前提下,栽種成矩陣排列的樹木,既起到美化停車場,又達到夏季為車輛遮陰的效果,更好的保護車輛。
3.3考慮不同地域與人的行為特點
停車空間屬于靜態交通,設計和使用的不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動態交通。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特點,人的行為是有所區別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新疆的南疆地區,早晚溫差大,夏季白天日照強烈,人們停車趨向于能夠遮陰的地點。又如位于寒冷地區的黑龍江,冬季停車要保證停車場有一定的采暖條件。這些都說明不同地域人的需求趨向是不同的。
在當前高校代步工具使用量逐漸增高的背景下,停車空間的設置以及它的合理性顯得尤為重要。校園停車空間屬于靜態交通的一個部分,也會對動態交通產生影響。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高校群體對停車空間的需求,對停車優空間的塑造給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對校園停車空間的研究盡一點綿薄之力。
[1] 孫傳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停車問題調研及優化設計[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2] 李朝陽.面對“人本位”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建設探討[J].規劃師,2002(11):16-19.
[3] 何炳泉.大學校園中的道路交通組織[J].新建筑,2003(S1):41-42.
[4] 蒲向軍,陳 劍.高校校園動態交通和靜態交通規劃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校園交通規劃為例[J].華中建筑,2007(10):71-72.
Researchonthecampusparkingstatusandbuildingoptimalparkingspace
ZhangXiaoyuTangYongjun
(TarimUniversity,CollegeofWaterResourceandArchitectureEngineering,Alar843300,China)
Use Tarim University as a research object, investigation and the status of parking, summing up parking problems,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searching for the parking needs of campus personnel.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parking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and discussing the method of building the optimal parking space and suitable parking pattern, providing practical strategy for static traffic on campus.
parking space, campus, field survey, optimal space
TU984.14
A
1009-6825(2017)26-0021-03
2017-07-06
張曉宇(1990- ),女,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