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開啟一個新時代,中共十九大為這個時代布局,吹響了號角。西方社會對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很有興趣,美歐很多主流媒體為滿足公眾的需求做了大量報道。這個過程中,有一些西方媒體人并沒有執著于新聞專業精神,他們的報道流于意識形態概念化的表層,并沒有深入到中國新時代變化的深層中去。
縱觀這些年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它們總體上承認中國發展變化的基本事實,但一些人對這種發展變化性質的認識一直不得要領,表現出嚴重的西方中心主義。他們對中國道路前途的看法也是先驗、絕對的,缺少起碼的開放態度。他們不希望中國成功的主觀愿望會滲透進他們認識中國的過程,參與促成“中國不會成功”的結論。
不能不說,那部分西方人觀察、分析中國的坐標出了問題,這導致了無論他們怎么看,中國都像是“歪的”。組成他們基本坐標軸的判斷標準是:
第一,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政治目標越貼近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模式,則中國越正確。一旦中國有更多偏離西方主義的跡象,那么中國走得越快,形成的物質積累越多,就會被他們視為越不正確,甚至是危險的。
第二,中國發展應當圍繞鞏固西方既得利益,或者說幫助維護西方利益這個中心進行。中國不是不能有自己的利益,但是中國獲得的利益應當小于西方的收益,不能導致世界力量的格局性變化,否則中國的發展在根本上就是負面的,是“對世界秩序的挑戰”。
第三,中國的發展不能挑戰西方主導的“普世價值”體系。所謂“普世價值”是西方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殊價值體系,它同時伴隨了西方利益不斷對外擴張的過程。因此在現實國際政治中,“普世價值”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西方利益,其他價值體系與“普世價值”摩擦就被看成了對西方利益的冒犯。本來不同的社會必然有不同價值體系,價值摩擦不應走進國際政治的中心區域。但是西方擴張得太遠了,使得價值摩擦既頻繁,牽動面又廣,尤其成為了中西之間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人類文明社會發展過程中,現代文明史仍只是短促的一頁,人類圍繞自我治理的知識和經驗尚很匱乏,發展道路的優劣不可能形成某種絕對標準,而只能通過實踐的效果來檢驗。
也就是說,檢驗中國發展道路的標準只能是它是否有利于促進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快速進步,是否有利于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國際因素也構成參照,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發展是否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至于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是否“很喜歡”中國的發展,是否為我們鼓掌,這不應受到優先考慮。
總的來看,西方輿論對中國高速發展的態度很復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西方一些媒體代表了西方社會面對中國崛起最不適應的那部分情緒,它們表現的是焦慮狀態下“我的全對你的全錯”那種固執和不講理。西方傳媒界曾一度很強大,但現在西方內部的動蕩和分裂削弱了它們的地位,它們能夠對外施加的影響也在萎縮。
新時代的中國越來越自信,中國這幾十年讓全世界矚目的發展速度和日新月異的變化為這種自信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只有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才能成功,我們尤其在政治上不能復制任何人的經驗,這已成為中國社會非常廣泛、強大的共識。因此西方傳媒界圍繞中國所做的背離事實的報道只能耽誤西方自己的社會,它們能對中國造成的騷擾已經越來越小。▲
環球時報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