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章曉敏+王景麗+慈艷柯+彭緒山
摘要:“互聯網+公共服務”是互聯網技術為現代日常生活提供的一種新型公共服務模式。而公共雨傘在其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隨著其投入量的增大,浮現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供給主體過于單一,用戶使用素質不高,造成了公共雨傘的供給無法令大眾滿意,或大大縮減了使用壽命等問題,同時遭隨意丟棄的雨傘還會造成環境的污染,提高使用者的素質,加強監督力度刻不容緩,在科技盛行的當下,對雨傘進一步加工,增加技術含量,不失為上上策。
Abstract: "Internet + public service" is a new type of public service model provided by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modern daily life, and in which public umbrell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ith its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input, the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The main supply body is too single, and the user has no high quality, so the supply of public umbrella can not make public satisfaction, or the life of the public umbrella is greatly reduced, while the umbrella arbitrarily discarded will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user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Under the current pop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rther processing of the umbrella and increasing the technical content is the best policy.
關鍵詞:公共雨傘;雨傘;公共服務
Key words: public umbrella;umbrella;public service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2-0028-02
1 公共雨傘存在的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城市人口地不斷增長,雨傘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家中常備有三四把雨傘是很正常的事情。商場中可見的廉價雨傘易被大眾接受,某些高檔的雨傘為白領以及領導使用,雨傘分長柄類和折疊類,長柄類大多都不便于攜帶,而折疊類雨傘外形美觀,收攏時體積小巧,使用攜帶方便,更受人們的廣泛喜好。雖然雨傘的價格便宜,但是出門在外,突然下雨的時候,手頭又沒有雨傘,難道就只能無奈的買一把雨傘嗎?近期,各大商場、影院、站點出現了愛心雨傘,愛心雨傘無疑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但一些人用了雨傘卻不歸還,隨著時間的推移,傘架上的愛心雨傘越來越少。由于有借無還,愛心雨傘已經名存實亡。公共雨傘租借系統為傘架上的雨傘設下一道保障,在有借有還的情況下,保持用戶信譽,每次支付以低廉的代價使用公共雨傘,不必徒增一把買雨傘的錢。
2 公共雨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供給主體單一、用戶使用素質不高
與愛心雨傘相比,公共雨傘更為便利、投資更少。在天氣預報沒有雨的情況下,大多數出行者出門不帶一把雨傘,因為雨傘必定是要隨身攜帶,少了雨傘,途中更加方便,這樣家中的雨傘變成了擺設,而在有公共雨傘的地方,能為那些出門沒帶傘,迫切需要雨傘的出行者提供雨傘,真正的做到在一處機器租借,任意站點歸還雨傘。公共雨傘作為一種便民的公共使用產物,能夠被人們循環使用,而免去不必要的買雨傘的錢,減少拿不到愛心傘的煩惱。
愛心雨傘面臨“零歸還”的窘境已經很久了。2012年春運之初,上海軌道交通部門為乘客添置愛心雨傘至5萬把,即便如此,愛心雨傘仍然飽受歸還率低問題的困擾。原本地鐵站愛心體現的是用愛心傳遞文明,“零歸還”的出現,讓這一公益事業成了檢測市民誠信素養的試金石[1]。我國軌道交通在2005年推出了“愛心雨傘”服務,本以服務于市民,傳遞愛心為出發點,能在雨水較多的月份,為出門的行人遮風擋雨。
“愛心傘”的使用是在傳遞愛心,是在宣傳誠信,更是體現市民的文化素養。愛心傘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想要能順利地進行下去,大多因素上取決于大家的責任心與愛心乃至全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人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2]。雖然人們渴望社會能夠多點誠信,但是自己卻背心而行,誠信缺失的現象已經普及當代社會。就如大多數人都在想,一把愛心傘借后不還,并不會讓天塌下來。還有調查發現,作為一項貼心服務,為什么還是有人借了愛心傘后不還呢?他們是忘記還了,還是覺得還傘不方便?借用愛心傘的時間可長可短,但是隨機抽取的借傘至今未歸還的人,其中有一般左右是聯系不上,在愛心雨傘發放點借傘的同時留下了不正確的聯系電話,也許是擔心個人信息會泄露[3]。
公共雨傘與愛心傘相仿,也能體現市民的文明素質,但因為它并非自由取傘,而是通過機器操控,刷卡取傘,數據記錄,一定程度上對市民的還傘提出了要求。如果借還愛心雨傘是市民的愛心在推動,那么借還公共雨傘就是市民的誠信在驅使。有借無還,不再是沒有根據。
被調查的是三個年齡段人。其中發放問卷為600份,回收579份,回收率達到96.5%。被調查的人20-30歲的160人,30-40歲段240人,40-60歲200人,其中有33%的人對公共雨傘進行了積極正面的回應,他們對公共雨傘的認識更加系統、全面。endprint
2.2 易產生白色污染危害
不論是城里或是鄉下的學生還是市民,他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較弱。據調查,其中真正能記住世界環境日或者能有意識地關注環境污染指數的只有50%,而主動關注污染方面文章的人就更少了,只有47.5%。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現代生活越來越便捷化、健康化,白色污染有趨于加重的趨勢。為了順應時代的變遷,滿足各種生活需求,一次性的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頻繁使用。這些使用便捷且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去了諸多便利。在另一方面,這些不同的包裝袋、包裝盒在使用后往往被隨意丟棄,造成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其典型代表便是超薄塑料袋,它的制作原料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它的燃燒會產生濃濃的黑煙,后期更是產生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物質之一:二惡英。在土壤中,二惡英至少需要15個月才能被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而且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能造成嚴重的損傷。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3 解決公共雨傘發展中存在問題的有效對策
3.1 提高使用人員的素質,加強監督力度
公共雨傘:其意為公眾均能夠使用的雨傘,因為與公共自行車都為公眾使用,故又稱為公交雨傘。公共雨傘存放于公共雨傘的服務站點,它的投放站點是根據城市公共場所規劃,每間隔一定距離來安置,在大小型商場、影院和地鐵站的進出口、各大旅游景點、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等人流量大的區域,每處站點根據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雨傘30至60把不等,每把雨傘有且只有唯一的識別條形碼。通過公共雨傘租借系統可以管理租賃站的公共雨傘[4]。每個租賃站配備一到兩個IC卡讀卡器,站內的每把公共雨傘單獨配置電磁鎖,借用者可以是專用的IC卡,也可以是身份證或市民卡,這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IC卡類,來進行公共雨傘的租賃服務,每個站點之間是相互聯通的,這樣方便借用者租借,同時也便于歸還。
3.2 提高科技含量,減少危害
公共雨傘作為一種可持續型公共便民工具有著明顯的優勢:成本低、收攏小、撐開大、實用、易使用、循環使用、環保,其一系列的優點在解決城市白色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緩解城市塑料類垃圾情況[5],解決出行沒帶傘,突遇雨天的情況。第一,公共雨傘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實用工具,低支付的使用,免去買一把傘,多一把傘的煩惱,使用后及時歸還,保證IC卡用戶信譽,為其他人急需時能夠及時提供雨傘,同時還有循環使用的公共雨傘,能夠減少一次性雨衣、雨披的使用量,降低了白色污染,節約了能源,為社會及自然地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在這個越來約注重環境保護的時代[6],不產生大氣土壤污染與當代的主題相契合。此外,現在實行愛心雨傘,有時愛心傘投放點卻空無一傘的情況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公共雨傘未被廣泛應用之前,當人們的突遇下雨,又沒雨傘時,往往寸步難移,無奈選擇購買雨傘或一次性雨衣,在新增公共雨傘出現這一便民工具后,不用花一把雨傘、一件一次性雨衣的代價,公共雨傘的出現為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時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一物循環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力大.便民“公共傘”[J].發明與創新(綜合版),2010:21-33.
[2]郭啟宏.閑說“雨傘良心”[J].大舞臺,2006(1):51-52.
[3]張演文.公共服務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4(4):11-45.
[4]王經色.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J].發明與創新(綜合版),2012:22-45.
[5]張高力.便民服務[J].管理與服務(綜合版),2015(3):33-44.
[6]王金慶.公共服務體系研究[J].發明與管理(綜合版):33-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