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郝旭亮+李安平
摘要:隨著人們對中藥新藥的迫切需求,對中藥的研發已是當今新藥開發熱點。提高中藥新產品研制能力,使中藥在治療領域的優勢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中醫藥走出國門的一條有效途徑。項目管理已經得到人們的重視。項目應用管理可以對項目開始和結束時間、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耗用進行管理和優化。因此,將項目管理體系中被“普遍認可”的“良好做法”應用于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中具有可行性及現實意義。
Abstract: With the urgent need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hotspo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new produ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o abroad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ject management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an manage and optimize the start and end tim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of project. Therefore, it is feasible and practical to apply the "good practice"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preclinical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關鍵詞:項目管理;應用;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可行性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application;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eclinical study;feasibility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2-0042-02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健康正日益受到慢性疾病的危害,而當前醫療領域的醫療模式也正在從單一的疾病治療向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相結合的模式一步步轉變,以上這些方面的需求就使人們將重心轉向天然藥物的治療與保健之中,而中醫藥就成了目前研究的重點內容。因此,對中藥的研發已是當今新藥開發熱點。為提高中藥新產品研制能力,使中醫藥的優勢在治療領域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中醫藥走出國門的一條有效途徑[1-2]。
1 中藥新藥研發現狀概述
根據目前的研發情況來看,西藥新藥的研發是一項風險性極大的工程,西藥研發不但所用的周期長、資金投入大還有許多的不可預測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進而導致研發的中斷。目前我國新藥注冊實行“兩報兩批”制度,即藥物臨床研究的申報與審批,藥品生產上市的申報與審批。這個過程至少要8年以上的時間[3]。
新藥申報時需要提供的資料有:①綜述資料;②藥學研究資料;③藥理毒理研究資料;④臨床研究資料。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中藥新藥臨床前階段,即需要完成申報資料的前三項研究。中藥新藥的臨床前研究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中藥新藥進行產品的小試→對中藥新藥進行初步藥效篩選→對中藥新藥進行化學成分研究→對中藥新藥進行處方、藥效篩選→對中藥新藥進行藥理毒理研究→對中藥新藥進行藥劑工藝制備研究→對中藥新藥進行質量標準研究→對中藥新藥進行中試放大→對中藥新藥進行穩定性實驗→對中藥新藥進行資料整理報批[4]。
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新藥發現階段、成藥性評價研究和新藥開發研究。由于在臨床前研究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集成的共性關鍵技術的系統工程,在新藥開發研究中起到引導和成敗評價決定性作用,以上各個環節中如果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技術的夭折和產業化的失敗。藥物臨床前研發的順利進行,不僅有利于申報后,更有利于將來獲批后順利生產上市[5]。
近年來,我國隨著新藥注冊要求的不斷提高,這就導致中藥新藥的研發成功率低,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制約整個中藥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近年我國中藥新藥注冊申請不批準原因主要有6類:①研發立題有問題;②有效性出現相應的問題;③安全性出現相應的問題;④合法性出現相應的問題;⑤工藝或處方出現相應的問題;⑥申報資料規范性、真實性出現相應的問題。而在申請臨床試驗不批準的原因中,非臨床安全性問題涉及品種數量最多[6]。
2015年7月22日,CFDA發布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號)》,該文件要求所有已申報并在總局待審的藥品注冊申請人在8月25日之前完成自查,并提交自查報告。如果自查發現臨床試驗數據存在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須在8月25日之前做出撤回注冊的申請。并規定了包括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儀器設備的合規性、臨床試驗患者篩選,以及藥物和生物樣本在運輸和保存過程中的規范性等七種自查項目。截止2016年6月,被要求自查的1622個藥品注冊申請受理號中,累計超過80%的申請被撤回,其中大部分為藥企主動撤回。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數據核查要求”的“722文”,這說明中藥新藥研發的高風險性不只在技術領域,受政策影響也不容小覷[7]。endprint
中藥國際注冊難度大、成功率低。目前,我國中成藥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但是僅得到十分之一左右的國家和地區認可。那么,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能夠使中藥進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并被他們所接受。在美國地區,他們的觀念是認為只有純化合物才有可能成藥,而且在美國,新藥的篩選到上市基本需要8~10年的時間,投入的資金高達5~8億美元,高投入隨之而來的就是高風險。
據統計,FDA每年平均審理新藥200個,但是通過率僅10~15%。在實際FDA注冊操作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借助美國本土的一些代理機構,從而提高注冊成功的幾率。從歐盟來說,由于其本身也有傳統藥,因此對于中藥進入歐洲市場接受度比較高。
2 項目管理體系應用于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的可行性
在過去幾十年的中藥新藥研發中,失敗的案例卻比比皆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研發與市場脫節、研發周期控制不當、研發過程監控沒有發揮作用等等。我國制藥企業要想逐步縮小與發送國家的差距,真正主導市場,必須增強經濟實力,強化研發管理。
2.1 項目管理體系特點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為適應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需要,項目管理已經得到人們的重視,由最初的一種計劃與控制技術,逐漸發展成為適用于完成復雜工作任務的特殊組織形式、工作價值觀和獨特管理哲學。其運用一系列的計劃和控制技術來計劃、監督和追蹤項目工作,對項目開始和結束時間、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耗用進行管理和優化。“項目”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基本特性:
①臨時性。項目是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的工作,具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②獨特性。項目管理應用于具體的項目,每個項目雖然都存在相似的元素,但其獨特性正是項目的風險所在,正確抓住其獨特性有助于項目的推進。
③目標性。項目形成因其要產生“可交付成果”,“可交付成果”是在項目過程或階段結束時必須提交的、可驗證的中間或者最終結果,可以是產品、服務或者成果(實務中往往會同時包含)。
④漸進明細性。在項目計劃階段不可能將項目的所有細節都定下來,項目的目標、計劃和功能要求都是隨著項目的執行漸進明細增加的。
2.2 臨床前項目符合項目管理的適用條件
①臨時性。臨床前研究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從新藥發現到取得臨床研究批件。
②產品的獨特性。每一個開發的新藥項目都是以前沒做過的。
③目標性。臨床前研究提供為申請臨床研究批件的一系列申報資料。
④漸進明細性。在臨床前研究進行過程中,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都得到逐步的驗證。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中藥新藥的迫切需求,對中藥的研發已是當今新藥開發熱點。為提高中藥新產品研制能力,使其在中醫藥優勢治療領域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中醫藥走出國門的一條有效途徑。項目管理已經得到人們的重視。項目應用管理可以對項目開始和結束時間、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耗用進行管理和優化。因此,將項目管理體系中被“普遍認可”的“良好做法”應用于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中具有可行性及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中藥新藥的迫切需求,對中藥的研發已是當今新藥開發熱點。提高中藥新產品研制能力,使中醫藥的優勢在治療領域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中醫藥走出國門的一條有效途徑。項目管理已經得到人們的重視。項目應用管理可以對項目開始和結束時間、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耗用進行管理和優化。因此,將項目管理體系中被“普遍認可”的“良好做法”應用于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中具有可行性及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洪軍,唐仕歡,申丹.源于中醫傳統知識與臨床實踐的中藥新藥發現研究策略[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7(14):33-35.
[2]羅國安,梁瓊麟,劉清飛,李雪,王義明.復方藥物研發創新體系展望[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9,1(01):112-114.
[3]張俊華,商洪才,戴國華,高秀梅,張伯禮.中醫藥臨床治療性研究方案設計要點[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6(02):65-68.
[4]關于發布《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J].中國藥事,1987,7(02):77-79.
[5]王駿,韓景靜,黃欽.從藥品技術審評談臨床試驗的數據標準化[J].中國新藥雜志,2014,6(19):44-47.
[6]李庚,李曉彥,溫澤淮.臨床數據交換標準協會標準在中醫藥臨床研究病例報告表設計中的應用[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4(01):99-101.
[7]黎燕蘭,胡鏡清,劉保延.CDISC標準與中醫藥臨床研究數據標準化[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2,2(06):333-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