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梅
我國的有機水稻生產是非常不適合使用化學農藥的,其也非常不適合使用化肥和生產調節劑等物質來進行農業生產,并且也很難利用到基因工程的產物。但是有機水稻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利于恢復農業生態環境,并且可以實現良好循環,對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有著獨到的優勢,這也是寒地有機水稻受人青睞的原因。
一、培育水稻秧苗
健康茁壯的秧苗對于水稻高產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正產來說,水稻種植其都需要使用到水層除草技術,選用最為合適的秧苗,正常來說,缽育大苗本身具有著很多優勢,其自身形態挺拔,根莖較為粗壯,其中積累了較多的淀粉含量,并且在移植之后也能迅速返青,很容易正常生長發育。
(一)平整地面
平整地面正常來說應該在每年秋季進行,并且要進行做床和施肥工作,對于草炭土來說,其施肥的標準和腐熟區是一樣的,都為每平方米10千克,耕翻的厚度大約為15cm左右。
(二)準備床土
對于土壤的選擇,應該選用肥沃的土壤,并且其中沒有病原菌存在,也沒有雜草生長,并且應該盡量減少草籽的適量。正常來說,應該講有機肥料和草灘以及土壤按照相同的比例進行發酵,并且儲存土壤,以求能夠達到消除病菌的效果。
(三)施肥環節
正常來說應該在每年春季首先清除積雪,并且扣棚,等待其土壤溶化,就可以按照每平方米15千克的比例施肥,等待土壤內的水分達到平衡狀態,就可以齊整苗床了。
(四)選種
對于選種來說,應該選取長勢統一、抗寒抗病能力較好的水稻種子,在開始播種的十天之前出庫,之后在晴天下晾曬三天左右,之后配置比重為1.13的鹽水來選種,之后清除鹽分。
(五)促進其發芽
首先需要進行殺菌工作,應該用60℃的溫湯,之后運用濃度為1%的石灰水在12℃的溫度下浸泡7日,經過浸泡的種子正常來說應該呈透明狀。在催芽工序,應該恒定在32℃的條件下進行24小時,之后進行低溫晾芽。
(六)播種
播種工作應該在氣溫5℃左右的時候進行,由于這種種子其數量和比較少,所以每缽應該控制在3粒左右,之后覆蓋5mm的土壤,并且直接用水澆透床土。之后用木板覆蓋壓實,覆蓋地膜,做好出苗的準備。
(七)管理溫度
在出苗之前應該用封閉的方式來保溫,保證其溫度低于30攝氏度,這是一葉期的標準,而二葉期溫度則不能超過25℃,三葉期時的溫度則要控制在20℃以下,但是在進行插秧之前,其應該與外界溫度保持一致。
(八)管理水分
等待出苗完成一半的時候就可以揭開地膜,并且進行補水工作。正常來說,在三葉期經常出現蒸發量較大的情況,所以需要增加澆水量。
二、施肥技術
(一)利用秸稈
正常來說,在秋收環節,應該留出30cm高的茬,并且收獲的秸稈應該按照10cm的長度來分段,在秋季深翻之后應該將秸稈覆蓋在土層之下,之后在整地過程中,運用打漿機械直接將秸稈混入泥土之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土質更為松散,并且增加其養分和有機物質,這些都可以讓水稻長勢更好,提高農業生產質量。
(二)腐機肥的準備
腐機肥的配置可以選用稻糠和積分以及其他有機肥料,經過拌制之后,就可以在秋季或者春季進行施肥了,也可以在市場上直接購買有機肥,正常來說,施肥步驟都在整地之前進行。
(三)關于稻糠的發酵技術
正常來說,稻糠發酵往往都是在除草中進行的,屬于除草中的一個環節,稻糠通過發酵而產生的物質可以作為肥料,直接在水稻種植中使用,這些物質在水中可以被其他水生動物和微生物吸收,并且在被鴨子食取了之后,也能夠產生糞便,可以讓水稻吸收。
(四)將水稻和鴨子同時喂養
正常來說,應該給稻田內的每只鴨子食用5千克的飼料,并且讓其攝入水生動物和水聲植物,其大約會產生10千克的糞便。可以稻田按照每公頃450只鴨子的密度來放養,保證其排泄物的含氮量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并且鴨子在田間也可以啄食害蟲,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三、移栽技術
水整地后深水養田,5月中旬氣溫穩定通過13℃時開始移栽,缽育苗人工擺栽或機械擺栽,邊排水邊移栽、移栽后灌淺水(水層以所有的秧苗都有水層保護)1~2d,水稻長出新根后逐漸灌深水(水層不淹苗心為標準)。
四、灌溉技術
與普通水稻種植不同,有機水稻的灌溉技術為水整地后深水養田,花達水移栽、秧苗新根長出后逐漸加深水護苗壓草、最終水層穩定在12cm左右,返青期至分蘗末期12cm深水層灌溉抑制雜草發生(分蘗期間保持絕對水層)、分蘗末期開始排水晾田3~5d后以12cm深水層到出穗期、齊穗后轉入間歇灌溉到水稻成熟。
五、防病技術
(一)農藝防治
通過健壯的秧苗、高質量的水整地作業、高質量的移栽作業,合理的密度控制、適度的施肥、適宜的水層管理達到植株均勻健壯、密度適宜,減少病害發生的幾率。
(二)植物農藥防治
應用植物農藥在水稻未發病前進行預防,主要以苦參堿乳油于拔節期、孕穗期、出穗期進行莖葉噴霧。
六、稻鴨共養
通過鴨子的啄食害蟲和雜草減少蟲害和草荒促進水稻健康發育;同時鴨子活動增加稻株間空氣流動和水中氧氣含量,促進基部枯葉及時剝落,造成稻株中下部通風光照條件好,刺激稻株生長健壯、抗性增強;稻鴨共養對紋枯病控制來說,其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作者單位:163311 黑龍江省大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