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宏
一、選地、整地
玉米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高。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條件選排灌方便的地塊,是高產的保證。選擇前茬未使用長殘性除草劑的大豆、小麥、馬鈴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玉米須肥高,大豆根茬土壤結夠好為肥茬適宜后茬種玉米。土壤封凍時底墑嚴重不足,是影響春播生產的不利條件,玉米種植要以保墑耕種為主體,力爭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為全年農業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種子準備及處理
1、種子選擇
因地制宜選擇豐產性和品質優良性。果穗外觀性狀好,大小均勻一致,籽粒排列整齊;適應當地生產生態條件,對流行主要玉米病蟲害有較好的抗性;用于加工的要具備加工要求的條件,具有良好的增產潛力,是玉米取得高產的基礎。應結合各地的生態類型,選用適宜的良種。
2、種子精選:按照精準種子的要求,使用達到國標(GB4404.1-1996)二級良種標準以上的商品種子。純度96%以上,凈度99%以上,發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種子色澤光亮,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無蟲蛀、無破損,以滿足精準播種的要求。
3、種子處理:播種前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選擇適當的專用種衣劑包衣種子,或根據需要選用相關的殺蟲劑、殺菌劑、微肥等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達到防治病蟲害,促進生長的目的。
三、播種
1、播期:一般以土壤5厘米處地溫穩定通過7℃時搶墑播種為宜。
2、播法: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塊,宜采用人工催芽埯種;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塊,宜采用直接播種。壟上精量機械點播,可在成壟的地塊采用精量等距點播,做到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均勻。埯種地塊,播后要及時鎮壓;坐水種地塊,播后要隔天鎮壓;機械播種的地塊,要隨種隨鎮壓。鎮壓后播深應達到3~4厘米,作到鎮壓不漏壓,不拖堆。
四、合理密植
每公頃保苗5.5~6.5萬株。應把握的原則:根據品種的特性確定種植密度,緊湊型的品種宜密;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宜密,干旱地區宜稀;砂壤土宜密,粘壤土宜稀。
五、大田管理
1、查田補苗:出苗前及時及時檢查發芽情況,如發現粉種、爛芽,要準備好預備苗;出苗后缺苗要及時補栽。玉米3~4片葉時,要把弱苗、病苗、小苗去掉,做到1次等距定苗。
2、產前深松:玉米出苗后,要進行產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
3、打丫子:打丫子即掰除分蘗,節省養分,將有限的養分集中供給植株生長發育。因此,玉米打丫子應及早進行,以降低養分損耗,同時還可以避免損傷主莖。
4、追肥:玉米追肥一般宜在玉米7~9葉期或拔節期進行,每公頃追施純氮總量的60~70%。追施部位為距玉米植株10~12厘米,深度10~15厘米。
5、噴施葉面肥:玉米噴施葉面肥一般宜在玉米抽雄前3~5天進行,一般每公頃用富爾655或富爾維可多葉面肥2瓶對水噴于玉米頂部葉片。
6、放秋壟:一般在8月中下旬,放秋壟拿大草1~2次。
7、站稈扒皮晾曬:在玉米進入蠟熟末期,扒開玉米果穗苞葉,以促進玉米早熟,進行田間降水,提高玉米品質。
六、防止倒伏
結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機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噴施人工生長調節劑壯稈防倒,化控藥劑如生根粉、達爾豐等一般用做種子處理或在拔節前噴施。
七、病蟲害防治
1、玉米黑粉病:俗名灰包。病菌孢子在土壤、糞肥或病株上越冬,第二年厚垣孢子發芽產生小孢子,隨風飄散到玉米植株上侵染發病。為害植株地上部的莖、葉、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組織。受害處膨大成腫瘤,外有包膜,初為白色,后逐漸變黑,膜破裂散出黑粉,既厚垣孢子。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中期鏟除病苗;(3)割除病株,病瘤在變黑前割除并把病株帶出田外深埋或集中燒毀。
2、玉米絲黑穗病,又稱烏米。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顯癥。該病在于前期預防,主要搞好種子處理;常發病地塊實行3年以上輪作。
3、玉米灰斑病:又稱尾孢葉斑病、玉米霉斑病。是為害較嚴重的病害之一。一般7~8月多雨的年份易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面上形成無明顯邊緣的橢圓形至矩圓形灰色至淺褐色病斑,后期變為褐色。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狀物。防治方法:(1)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2)進行大面積輪作;(3)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八、適時晚收
一般在封凍之前15天收獲完為好,這既保證了籽粒在田間的脫水,又給下一步的整地留出時間,解決了收獲和整地爭時的問題。
(作者單位:157400 黑龍江省寧安市寧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