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琴
經過一定科學程序檢驗檢疫,篩查和選留做種用的公母鵝統稱為后備種鵝。后備種鵝的選擇和分段飼養的好與否直接關系到是否進入鵝群的品質和生產優質的種蛋。現就后備種鵝的選擇和分段飼養進行分析。
1、后備種鵝的選擇方式
養殖場進行后備種鵝的選擇需要分為三個步驟。
1.1 要從雛鵝階段開始,選擇出殼快、身體健康、絨毛光亮、腹部柔軟無硬臍的健壯雛鵝;
1.2 在雛鵝生長到80日齡左右時,在進行挑選生長發育快、頭中等大、眼睛靈活有神、喙甲粗短有力、頸部粗而長、胸深而寬、腹部平整、背部寬長、腳寬且有力、聲音洪亮、體格健壯的青年鵝留種;
1.3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種鵝開產前30日左右,具體的時間因品種而異。從中公鵝中選擇,必須經過科學的檢驗檢疫、體型外貌鑒定和生殖系統檢查,條件符合標準的方可進行下一步精液品質檢查,如果精液品質符合入選要求方可留作備種,這樣才能保證種蛋的受精率高。在種母鵝的選擇上要挑選生長發育狀態良好、體型外貌標準、頭大小適中、眼睛活潑、頸部細長、體型長而圓、前軀較淺狹、后軀要深而寬、臀部寬廣、兩腳結實且距離寬、精神狀態佳和生殖系統發育健全的留作種用。在進行完科學的篩查選擇后,將留作種用的種鵝建冊登記并分別編號,詳細記錄種鵝的開產時間、體重、產蛋數量和平均蛋重。如需對后備種鵝進行分級管理,還可根據上述資料進行篩選,將適時開產、產蛋量多、質量好、持續期長、無抱性的優秀種鵝留作種用,并進行精心飼養。
2、種鵝的飼養管理
2. 1 科學飼養。由于后備種鵝的生長速度緩慢,但是仍處于生長發育和長毛換羽關鍵期,對每日的食量和營養需求較高。所以不能過早的粗飼,待經過一段時間的舍飼到種鵝完成第二次換羽后,方可由精料逐步過渡到粗料,正常轉入粗飼期。對于種鵝的科學飼養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飼養,即30日齡的雛鵝對剛篩查選留的種鵝要精心調教使其合群,以舍飼為主放牧為輔的方式進行飼養,同時根據放牧場草質優劣狀況和種鵝的肥瘦,進行補料50—100克,公鵝補料量應多些,料以配合料為主,青料作補充;中期飼養,即60日齡的青年種鵝飼養方式以放牧主,待進入全舍飼期要以粗飼料為主,分每日三次喂食,定時不定量。飼料主要是米糠、癟谷、玉米秸粉、谷糠、麩皮黃豆葉粉、甜菜葉粉、雜草籽和葵花盤粉等,用水攪拌混合后喂飼。種公鵝一般到140日齡左右時再開始粗飼;后期飼養應以精料為主,粗料為輔。分早晚喂養,同時做到營養充足和搭配的多樣化,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讓種鵝自由采食,促進種母鵝后期產蛋效率高。
2.2 種母鵝產蛋前的準備工作,入舍種鵝公母比例控制在1:5為宜,并對產蛋窩進行衛生清潔和消毒,做好疫苗接種和藥物保健工作,同時準備好集蛋、運蛋工具等。
2.3 種母鵝開產后的飼養管理,每日分三次喂養,自由采食,飼料以稻谷、碎米、麥粒和粗糠為主,青綠飼料為輔,精料與青料比例控制在1:2,適當補充無機鹽。由于鵝交配大部分在水面完成,要保證養殖場有開闊清潔的水塘。特別注意種母鵝產蛋期放牧要鵝舍周邊為主,不宜遠牧,早晚各一次,每次2小時左右。
2.4 種鵝棚要科學構建,夏季通風降溫,冬季防寒保暖,科學飼養管理,養殖密度控制在2-3只/m2為宜。特殊情況下遇到不能外出放牧天氣,應在喂養的飼料添加麥芽或陰干草。
2.5 種母鵝產蛋的時間一般在晚12時下至早8時左右,產蛋時間禁止外出放牧,產蛋期種母鵝在外放牧的種蛋應勤揀,避免種蛋的破損。同時,減少外界因素的應激反應,影響種鵝的產蛋量,所以種母鵝在產蛋期要保持環境安靜。
2.6 經常觀察鵝群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做好衛生消毒和驅蟲工作。開產前對種母鵝進行小鵝瘟疫苗接種,做好種鵝的疾病預防工作。
(作者單位:350300 福建省福清市畜牧獸醫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