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微+樊東
馬鈴薯作為常見的農作物之一,在農業發展領域中有著重要的位置。每年很多地區的農民都會根據需要種植大量的馬鈴薯,以此來提供人們飲食的需要。但是在馬鈴薯培育的過程中,會因為一些外界因素或認為因素的影響而導致馬鈴薯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狀,其中病蟲害對馬鈴薯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影響最大。近幾年,農業生產領域更是加強了對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并將一些先進的防治技術和培育技術應用到了馬鈴薯的生產中,以便提升馬鈴薯的生產質量和效率。接下來,文章將簡單介紹馬鈴薯的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希望能對馬鈴薯種植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馬鈴薯病毒病與防治措施
1、病毒病概述
馬鈴薯在培育的過程中,經常受到病毒病的影響而出現減產、質量下降的等情況,給農民的培育工作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馬鈴薯患有病毒病的時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現象:一是,馬鈴薯的體積會明顯縮小,從而導致一些未成熟的馬鈴薯后期不能成熟或一些成熟的馬鈴薯質量達不到生產要求。二是,病毒也分為很多種類,不同種類的病毒對馬鈴薯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如有的馬鈴薯會因為病毒的影響而得上花葉病,而有的馬鈴薯則會得上纖維塊莖的病癥。通常情況下,馬鈴薯種植人員如果不對病毒進行有效控制的話,那么就會導致帶有病毒的種子在第二年形成帶有病毒的植株,同時在一些病蟲的作用下,還會對馬鈴薯植株進行再次的感染,從而影響給馬鈴薯的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
2、防治措施
近幾年,很多相關科研團隊針對馬鈴薯的病毒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結合一些實際案例對病毒病的成因和相關防止措施進行實驗,從而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相關工作人員在種植馬鈴薯前,一定要對馬鈴薯種子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檢測,防止帶有病毒的馬鈴薯種子出現其中。第二,培育人員在對馬鈴薯進行田間養護的時候,一旦發現有病毒病的馬鈴薯植株,要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拔除或深埋等,讓病毒源徹底消失,這樣才不會威脅到其他馬鈴薯植株的成長,以此來保證馬鈴薯的質量。第三,馬鈴薯培育人員還可以根據需要,對帶有病毒病的植株進行藥物噴灑工作,一是能防止其他馬鈴薯植株出現病毒病,二是減輕患有病毒病馬鈴薯的癥狀。但是使用這種方式的時候,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認真核對要藥劑的使用量和特性,制定合理的噴灑方案,選擇適當的噴灑工具,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護馬鈴薯植株不受到破壞。
二、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與防治措施
1、早疫病與晚疫病概述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葉片染病,病斑黑褐色,近圓形,具同心輪紋,可相互連接成不規則大斑。病菌易侵染老葉片,遇有小到中雨,或連續陰雨,該病易發生流行。晚疫病葉片、莖、薯塊均可受害,通常在開花前后出現病癥。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生水漬狀綠褐色斑點,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大,邊緣為水漬狀,有一圈白色霉狀物,在葉的背面長有茂密的白霉并形成霉輪。干燥時病斑變褐且脆,無霉層。晚疫病的流行與氣候條件、生育階段密切相關。結薯后如遇連綿陰雨,氣溫適宜的條件下,病害在10天內可傳遍全田,損失嚴重。
2、防治措施
早疫病方面,加強栽培防治,增施有機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作物抗病力。發病初期用科能600-800倍、滅菌寶500-800倍、鋅而浦500-800倍、細星500倍、施疫安600-800倍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晚疫病方面,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撥除,地面撒施石灰。發病初期選用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
三、馬鈴薯黑脛病與防治措施
1、黑脛病概述
成株期馬鈴薯黑脛病的癥狀出現迅速,晴天更為明顯,葉片凋萎下垂,發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但不卷葉。最明顯的癥狀是莖基(接近地面的地上和地下數厘米內)變為褐色,變黑的莖迅速軟化腐爛,莖稈極易從土中拔出,撥出后可見頂端帶有母薯的腐爛物。
2、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發現病株及時挖除,特別是留種田更要細心挖除,減少菌源。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四、馬鈴薯瓢蟲病與防治措施
1、瓢蟲病概述
瓢蟲病是對馬鈴薯生產影響比較大的蟲害病,如果相關培育人員不加強對瓢蟲病防止工作的重視程度,那么就會給馬鈴薯日后的生產帶來質量和產量上的威脅。當馬鈴薯受到瓢蟲病影響的時候,馬鈴薯的莖葉就會變成褐色或是逐漸枯萎;馬鈴薯的果實也會受其影響而出現凹紋增多或漸漸變硬等情況,嚴重的馬鈴薯還會帶有明顯的苦味,失去食用價值。
2、防治措施
遠離山區、丘陵區荒地栽培馬鈴薯,避免受害。另外,6月中、下旬發現危害時,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敵殺死)3000倍液;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幼蟲要注意將藥液噴到葉片背面,提高殺蟲效果。噴藥應每隔7天1次,連噴2-3次。
病蟲害不僅是馬鈴薯種植培育過程中的危險因素,更是影響其他農作物種植的不良因素。如果農民不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那么不僅會對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有所影響,還會嚴重降低農民的生活水平,給農民的生活帶來困擾。因此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要對農民防治病蟲害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持,并將預防病蟲害的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科普。另外,國家相關部門還要將一些先進的防治病蟲害技術和機械設備投入到農作物的生產中,為農民減輕防治病蟲害工作的同時,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根據不同農作物的特性,如馬鈴薯、玉米等,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給農作物帶來的傷害。
(作者單位:150030 東北農業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