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義
在家庭承包分散經營的收益越來越低的情況下,種植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及農業龍頭企業形成有規模的、專業集中的農業經營組織。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組織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并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創新的戰略構想提出建議。
一、 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創新的現狀
(一) 體制阻礙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農業領域的創新模式在轉型的過程中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這時過度性制度安排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更新和替換,過度性制度對于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有著降低成本的作用,由于過度性制度的短期性,在發展過程中過度性制度更新速度慢,使得農業生產中新的變化與實際情況差距變大,導致負面影響,阻礙農業主體經營的發展。
(二) 農業補貼政策執行遇折扣
通過對農業支持政策的多次調整,支持“三農”的政策體系已經成立,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折扣,例如:補貼政策的“打折扣”、“搭車扣錢”的現象十分明顯,而且補貼政策相對較少,使得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高。管理機制運行的阻礙和標準不一等加大了補貼政策的問題。
(三) 經營觀念落后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在農村的經濟體系上建立的,在進行經營管理中存在著經營觀念落后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信息交流的不完全、排斥農業專業的人才、短視經營等。在經營規劃方面,因為農業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在農業生產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防止自然災害等,忽略了發展的規劃。在經營人員方面,因為經營者的整體素質不高,而且對專業人才排斥,沒有制定發展戰略的意識。
(四) 管理模式單一
農業經營主體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為主,存在著短視經營的現象,而且有的農場經營者把農業產品銷售給中介組織,使得中介組織擁有大量的產品進行銷售情況的發生。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能力和銷售的能力大相徑庭,使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的資本積累的時間加長。
二、 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創新的戰略構想
(一) 優化創新制度
優化創新制度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對于新型農業主體經營過程中的過渡性制度進行優化,二是建立創新的前瞻制度。
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過程中的過渡性制度進行優化,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如:氣候、土壤條件、水源等,由政府對過渡性制度進行及時的更新,由于環境資源的不同,農業經營主體可以根據實地情況對制度的內容進行變更。
建立創新的前瞻制度,政府應該以前瞻的戰略視野,對過度性制度進行安排,以戰略性前瞻制度為主體,細節性的劃分制度內容,優化創新制度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以區域劃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不同的制度內容,建立技術推廣和經營管理培訓的長期有效機制,能夠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創新能力。
(二) 建立多種激勵機制
由于現在價格引導農業生產的機制的偏差和農業生產經營的收益差距擴大的情況下,農業補貼制度的效果已經明顯的下降,建立多種激勵機制是刺激農業領域發展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對農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重視,對新產品等建立有效的補貼制度,如:產量增量補貼、專業人才使用補貼、技術推廣補貼等。通過多種激勵機制能夠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能力,發展創新意識。
(三) 引進新的經營理念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過程中,要引進性的經營理念,擺脫小農意識,建立市場經營的意識。農業經營主體要接受現代管理知識,引進工商管理觀念,以現代經營管理的方式方法進行農業管理。改變自身的經營理念,使自身的經營理念能夠和市場經濟相融合,使自身的經營理念和思想意識不和農業的快速發展脫節。改變短視經營的行為,引進農業專業的人才,改變家庭式管理的模式,加大對農業技術的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結合農業的發展形勢和政府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完善自身的經營理念,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的戰略思想打下基礎。
(四) 創新管理模式和創新技術應用
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模式的創新,要以人為本,建立農業技術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正視自身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處,通過對專業人才的引用,建立科學管理的模式和操作流程,農業經營主體還要不斷的自主學習,參加專業管理的培訓,通過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應用,通過技術創新,能夠提高農業的發展速度。農業經營主體要以發展的眼光應用新技術,通過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對新的技術提出科學的建議,逐步完善新技術,這種改善也是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的創新。
以優化創新制度、建立多種激勵機制、引進新的經營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和創新技術應用這幾個方面為例,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創新的戰略進行構架,在管理的制度、理念、模式和技術這幾個方面的創新能夠提升農業產業資源內的合理利用,并且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通過政府的體制改革、農業政策的調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改進和創新,對于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存在許多問題都能加以解決,減少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創新的因素,通過政府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建立新型農業經意主體管理創新的戰略,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作者單位:743400甘肅省靜寧縣經營管理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