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勇
摘要: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城市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就預示著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存在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建筑的安全性無論是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或者是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建筑而言安全性是企業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無論是關于建筑的質量安全還是生命安全方面來講,建筑安全性方面一旦發生差錯,那么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可小窺的,且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都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策略思考
建筑結構設計相當于是在給建筑未來施工建設打框架基礎,因此結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嚴格考慮不同地理環境下不同的情況,并根據當地的地理情況設計出符合當地的建筑結構。這對于建筑的質量安全方面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時在設計過程中對于材料、施工技術水平等方面也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來執行,確保建筑安全性能夠得到提升。
一、建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原因探究
(一)施工現場雜亂,材料質量問題不能得到保證
建筑施工現場雜亂無章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而對于建筑行業來講,材料質量問題是確保建筑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雜亂無章的施工現場,材料的質量問題不能保障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材料的管理上處理不當,導致材料在日常管理中質量受到影響造成材料浪費;施工團隊在材料購買或者施工過程中,為節省成本,私自降低施工材料質量水平,導致建筑安全性受到影響[1];采購單位為獲取經濟利益,暗中采購質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等,進而導致建筑質量問題受到影響,將安全問題置若罔聞。當然了,這些問題在建筑施工行業都是存在的且并非個例。
(二)施工團隊對建筑施工安全意識不高
建筑施工團隊中大部分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并不高,施工人員和施工單位對于建筑工程施工都不存在“安全第一”的意識,沒有意識到在細節上多注意一些就能避免一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施工現場安全措施做的不完整,如:經常存在不佩戴安全帽等隨意進出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沒有根據建筑設計施工需求開展工作,對建筑質量安全問題不重視;甚至在施工技術上沒有嚴格按照建筑施工標準規范實行,導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不符合建筑驗收標準,造成建筑施工浪費,增加了項目工程的施工成本;施工團隊施工現場管理不到位,在建筑安全問題管理上存在疏忽,沒有及時監督項目的施工進度和施工的標準化,導致建筑在安全問題上不能得到保障。
(三)設計團隊對建筑安全性問題考慮不全面
建筑在結構設計上首先要考慮的是建筑的抗震、抗壓等問題在實際情況下能否滿足人們的需求。基于我國部分地區的特殊性,板塊交界處容易發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因此結構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要綜合性的去考慮建筑結構的設計方向,對于建筑的防震、防災功能要做好做實。然而事實卻是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對于當地地理位置、環境等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建筑結構設計上一味的追求外在效果,忽略了對于建筑來說最重要的結構性能設計,導致建筑在整體性能上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降低了人們對于我國建筑行業的信任感,也同時損害了建筑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分析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怎樣提高建筑安全性
(一)建立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通過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現場的管理制度來提升建筑項目的安全問題。對于建筑結構設計來說,怎樣能夠最大程度將設計稿上的內容執行落地,這無論是對建筑結構設計者還是對施工團隊來說都不是簡單的事,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實現結構設計與施工團隊相結合模式。設計者根據建筑施工現場情況調整施工中可能會出現的難以融合的問題,而施工團隊則是根據設計者要求和自身的理解,最大化的將建筑結構設計呈現在施工現場上。
當然對于施工團隊來說,團隊作業最重要的便是協調合作,所以根據現場施工建設制定現場管理制度,以小組為單位對施工進度、施工技術、施工材料等進行管理,同時設立相對應的獎懲制度,以這樣的方式來確保建筑施工符合相關的管理制度。
(二)提升施工團隊的安全意識
教育培訓是提升施工團隊安全意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針對施工團隊安全意識不高的情況下,設立施工團隊綜合素養提升課程便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2]。當然在對于施工團隊人員培訓上可以分為兩類課程來培訓,一是針對施工團隊安全意識不高方面開展安全相關主題講座,通過視頻、畫面等方式來增強施工團隊成員對忽視安全問題造成后果的危害,并且在課程結束之后以考核的形式來結束該課程。二是邀請施工技術、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培訓新成員施工專業技術水平,從根本上提升施工團隊的施工質量,對于施工中存在的材料質量參差不齊、施工專業技術不高的問題通過課程講解培訓來解決,在課程結束后同樣進行考核。
(三)嚴格按照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做好設計處理
提升建筑結構設計者的專業化水平是提高建筑安全性最直接的影響因素。而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并在各個領域不斷被應用,在建筑結構設計行業中,應用現代科技水平來完善結構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應用科技對地理條件進行查探,對得出的數據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3],對于地處活動板塊、災害高頻發生地等要及時調整建筑的結構設計,增加防震、防災等設計因素。
(四)制定建筑安全問題監督管理機制
對于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盡管國家有出臺相關的執行標準,但能夠按照管理制度執行落地的卻很少。因此對于建筑單位來說,根據建筑施工進度設定相對應的監督管理部門和制度,在監督人員的選擇上可以邀請權威專家、政府部門相關人員、項目負責人以及具體的施工人員組成,實行監督責任落實個人,一旦出現問題將問責到個人,以此來提升監督管理部門對建筑工程的重視程度,并且在結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的施工標準和制度來實行。當然對存在不執行相關管理機制的施工單位可以制定相對應的經濟、政治等懲罰手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問題。
三、結束語
建筑安全性問題在我國是建筑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建筑的安全性不僅是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保障,更是一個城市發展質量的見證。安全問題就相當于在建筑行業中放置一顆定時炸彈。對于建筑本身、居住于這些建筑的人們來說是不顧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建筑結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性,從專業技術領域方面、現代科學技術方面尋找解決方式,促進我國建筑行業又好又快又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活靈.探究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有效措施[J].江西建材,2015(9):50.
[2]程宏鳴.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探討[J].低碳世界,2015(21):212-213.
[3]葉志春.加強建筑工程結構安全性的若干思考[J].裝飾裝修天地,2016(6):39.
(作者單位:中國金茂南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