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王俊鵬 孫振偉
摘要:在開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之前,應全面勘探了解水文與工程地質情況,通常采取觀測或測繪方法,利用掌握的情況對工程產生的問題有效解決,保證項目施工的合理性。雖然我國近幾年也在這方面獲得有關成果,但隨著社會技術的發展,在全新發展形勢下,怎樣做好研究至關重要,同時是穩定建設工程的關鍵。本文圍繞工程與水文地質內容,通過對二者整體認知,掌握相關條件,了解勘查方法,討論實際問題。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
我國擁有十分復雜的地形,各個地區之間形成了較大差異的氣候,相關的地質情況直接影響了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限制了經濟發展,在實際操作中這部分工程體現出質量問題,由于復雜的水文地質,一定程度對其進行了危害,迫切需要認真研究水文與工程地質,科學分析其中產生的問題,降低危害程度。
一、整體認知
工程建設是為了進一步為社會提供服務,通過對自然條件的科學應用與改造,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使工程獲得最好的建設,需要對工程建設造成影響的外部環境有合理的認知,找出存在的問題。
在建設工程中,若出現不佳的地質環境,必將帶來兩方面影響。一個是一定程度影響安全穩定性,不利于正常應用。另一個增加了后期成本,針對不良的狀況迫切需要采取對應手段,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費用[1]。所以在建設中,應認真進行勘探工作,通過深入研究,全面把握影響工程建設的外部環境,從而提升施工效率。
二、實際條件
一般來講巖石與土作為建筑地基,較大程度影響了安全穩定以及技術經濟性。巖石的巖體結構具體是第四紀的土層,并且包括類型不同的土層特點、變化和空間分布。結合自身地質構造劃分為斷裂、傾斜等。
在保證壩基穩定性和水庫嚴密性來講,水文條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針對建筑所需材料,建設單位應認真勘察開采與運輸材料,確保高效且順利完成施工。
三、地質勘查方法
通過分析工程物探技術可知,鉆孔彩色電視系統體現出十分顯著的技術優勢,形成更加穩定的性能,擁有較高集成度,并且達到非常合理的電路設計。另外,獲得更加直接的圖像,突出了最佳的重現性,有效降低了能耗。
(一)地理信息系統
人們一般還將其稱之為GIS,將信息系統作為基礎,憑借柱狀圖、平面圖等圖片的制作進一步分析有關數據,擁有廣泛的應用范圍。
(二)全球定位系統
我們對這一系統十分熟悉,并且已經產生較長的應用時間,在定位與測量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跨溝、跨河以及傳遞等各種問題有效進行解決,同時獲得更精確的測量數據,一定程度提升了勘察效率[2]。
(三)工程物探技術
第一,電磁勘探。通過電波勘探天然場源的各種方法。近些年來,在工程中這一方法擁有廣泛的應用范圍。比如,人工和天然兩種場源、多場源、多維電阻率成像技術等,對深埋長隧洞圍巖介質的結構特點有效進行推測,以及把握各種影響工程的因素,并獲得最佳的社會經濟效益。
第二,電法勘探。具體包括電阻率、充電與自然電場等方法,其中廣泛的應用是電阻率法。近些年來,通過這個方法采集勘探數據,達到了傳輸和自行收集數據的目標,并且憑借二維方法對成果有效處置與顯示,逐步發展成為多點檢測。
第三,地球物理測井。由于模擬數據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這項技術在應用中表現出動態特點,在勘測地質工作中廣泛應用鉆孔彩色電視技術,達到定量數據化發展目標[3]。
(四)遙感技術
第一,全面調查水庫地區發生的滑坡、崩塌等現象。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增加了對電力的需求,一定程度增加了項目建設數量。在工程建設中,水庫容易產生崩塌和滑坡等問題,因此通過科學手段不斷加強控制。一般利用遙感技術解釋航衛片包含的地質情況,嚴格檢查現場狀況。
第二,認真調查巖溶。通過遙感技術工地的水文和巖溶情況全方位進行了解,操作效果很好。在勘探巖溶地貌時準確性很高,需要嚴格區分使用這項技術與紅外光譜,進一步對分布地下水特點整體分析。
第三,區域結構產生的穩定性。在勘察水文地質情況時,通過遙感技術一定程度提升了宏觀地質構造信息,并獲得精準的分布水系特點、實際地貌形態。
四、水文地質問題
(一)山區的地質災害
我國西北部地區存在著十分頻繁的地面結構活動,也是頻繁發生地震的區域,相應發生很多地質災害,比如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問題,一定程度影響了順利施工。另外我國由于迅速提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地表水與人們的實際需求嚴重不符,迫切需要大規模對地下水位進行開采,甚至引發了地面沉降等問題,這部分嚴峻的狀況也影響了順利施工。最近幾年,一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地裂和地面沉降問題,相關單位應通過回灌地下水方式解決這部分問題[4]。
(二)水土流失
雨季在一部分區域高度集中了降水,若這個地區存在稀疏的植被情況,容易出現水土流失問題。另外,由于不斷增多的放牧過度,嚴重濫砍濫伐的現象,加重了環境問題。加之一部分地區,企業一味強調眼前利益,對長遠發展缺乏合理考慮,大規模進行開發,對本地區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威脅,加劇了水土流失的嚴重性。一定程度影響了項目順利施工。
(三)勘測隧道
在大部分地區,建設項目時都會遭遇修建隧道施工,加之一部分地區產生的地質結構問題,具體是結合走滑斷裂和逆斷裂,形成強烈的板塊運動,因此都是通過隧道方式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在實施之前,必須開展有關的勘探地面操作,主要是勘測設備與人員素質問題,最大程度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五、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逐步擴大建設規模,相應也增加了項目數量,因此政府和人民更加重視施工質量,而地質勘查是保證順利施工的基礎,也是順利、安全運行項目的前提。
參考文獻:
[1]范驍宇.淺談水利水電工程的水文地質勘察策略[J].科技與企業,2016(24):238-238.
[2]王魁.水利水電工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判據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6(12):199-200.
[3]薛聯芳,陳凱麒.水利水電工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判據探討[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6(2):181-184
[4]秦大庸.才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J].水力發電,2015(3):1-5.
(作者單位: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