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添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應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它是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和主要方法。閱讀課要體現以讀為本,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通過讀使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各項能力得到提高。如何讓讀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呢?
一、自主愉快地讀,開啟學生的能力之門
喜歡讀書的習慣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好的讀書習慣需要從小培養。新課標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喜歡讀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為根本目標。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主愉快地讀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應從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兒子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每天都在他的身邊念唐詩宋詞,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他也天天跟著我快樂地吟誦起詩歌來,且積累了不少。一天夜晚,我拉著他的小手在江邊的長堤上散步,皎潔的月光透過樹梢灑落在江面上,江水在石頭上跳躍。那時,兒子突然脫口冒出了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激動萬分,兒子居然會即景生情運用詩句了,雖然我沒有教他理解王維的《山居秋暝》,但他會朦朧地感悟和運用了。我從兒子身上得到啟示,少年兒童的能力是可以通過讀來開啟的。因此,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與課外。”可見閱讀對提高語文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會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推薦他們喜歡的圖書,讓他們天天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感同身受地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創設情境,以讀促思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顯然,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認知過程中必須有良好情感的參與。有專家說,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地讀出味道。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些課文可以在朗讀中創設情境,如配樂讀,配動畫或投影片讀等。這種方法能夠給學生強烈的真實感,啟發學生觀察,思維,感受,表達,有目的地喚起學生形象思維,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示范朗讀,培養能力
馬卡連柯說過:“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朗讀訓練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的范讀起著重要作用。好的范讀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引領學生快速融入小老師的角色,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發揮創設示范朗讀的情景,讓學生模仿練習。老師可以示范朗讀,朗讀能力強的學生也可以當“小老師”,讓其他學生模仿。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語感還沒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強。教師激情的朗讀是引導孩子們進入語文情感世界的一條捷徑。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師示范在難點上,在關鍵處,在美文中;二是盡量讓學生來示范,老師“示范”多了,就會喧賓奪主,占據課堂寶貴的時間。有效的示范朗讀,不是作秀吸引學生,而是要引領學生在模仿朗讀中快速進入“角色”,感同身受,感悟、體驗、內化到語言的點點滴滴的妙用,掌握語言的表達方法,真正達到新課標準提出的目標: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優化整合地讀,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香港支教的時候,我曾向一所學校的校長提出,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的理念。但是校長卻說:“我們香港的師生不甚喜歡讀的。”委婉地拒絕我的想法。后來我主動給他們上示范課,把讀與其它語文學習優化整合。如,讀演結合、讀悟結合、讀誦結合、讀仿結合、讀思結合、讀疑結合、讀問結合、讀畫結合、讀吟結合、讀背結合、讀認結合、讀聽結合、讀說結合、讀寫結合……實踐證明,運用“讀+X(其它語文學習)”的教學策略教閱讀課,學生喜歡我的課,老師喜歡我的課,校長也逐漸欣賞我的教學理念,深刻體會到優化整合地讀的優勢,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眼、耳、口、心等)參與學習研究,還大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徹底改變了香港小學把讀與聽說讀寫嚴重割裂開來的教學弊端,提升了教學質量。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例子。”在平時的教學研究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的學習資源和課外讀書活動等優化整合起來,發揮教材的例子作用,學以致用。如學習《梅花魂》,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時,我先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演中體會外祖父濃濃的思鄉之情;接著讓他們交流有關思鄉的詩詞句子,并把自己平時讀書積累的和日積月累里的詩詞讀熟;然后讓他們把這些詩詞句放到課文的字里行間飽含感情地朗讀;再讓孩子們在班里入情入境地表演外祖父教“我”朗誦詩詞的情節;最后讓孩子們用古詩詞仿寫一段表達思鄉的文字,成功體驗運用詩詞表達思鄉之情的快樂。
實踐證明:通過讀演結合、讀悟結合、讀誦結合、讀仿結合、讀說結合、讀寫結合等優化整合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把課文的學習與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和課外讀書活動等優化整合起來,拓展課程資源,減少了教學的時間,減輕了師生的教學負擔,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讓學生自主愉快地讀,感同身受地讀,優化整合地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