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啟新
語文教學要抓好語文基礎知識技能的訓練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寫作能力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職責。寫作水平是一個人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寫得是否質文并茂,就可以看出這個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共同研究怎樣教會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我能根據我們少數民族地區壯族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學習、借鑒我國東部先進地區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對我們的壯族學生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教學寫作訓練的探討。
一、根據壯族地區的風土人情、民族風俗,對壯族學生循循善誘,啟發其寫作的興趣
第一,我們語文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啟發他們,循序漸進地作文創作訓練。我們的壯族學生從小就生活在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這里有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如春節的斗雞比賽、壯族“三月三”對歌節、“端午節”的賽龍舟、壯族會鼓、竹竿舞、打扁擔舞、板鞋舞、打陀螺、壯族的山歌對唱與馬山的三聲部民歌等。還有我們壯族地區的山峰風景秀麗、石美、洞奇、水清,如美麗的紅水河十八里畫廊、世界十大名洞——“金倫洞”、多姿多彩的紅水河奇石、天然氧吧——弄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的大明山、金釵的石林、永州的暗河、大新的跨國瀑布——德天瀑布等以及各種各樣優美動聽的神話傳說,如“金倫洞的神話故事”、紅水河流域的各種神話傳說等。我們壯族學生身邊的寫作素材非常豐富,只要教他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收集、善于積累,學生寫作起來就會言之有物,有敘不完的話語,寫不盡的人和事。
第二,我們語文教師要根據壯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實際來指導他們的寫作訓練。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學生的母語是本民族的語言,而我們壯族學生的母語是本民族的語言——壯語;漢語是作為第二種語言來學習的,但是我們的壯族學生對于許多有趣的事物只能通過運用本民族的語言才能形象完美的表達出來,但如果要運用漢語表達時,往往是無所適從,不能形象完美的表達出來。因為壯族學生平常的交流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語言,用本民族的語言進行思維,當作文時要用漢語來表情達意,確實碰到許多困難。況且許多的少數民族語言的組成方式與漢語的組成方式有很大的差別。以壯族的語言為例:漢語中的的“紅水河”、“語文老師”,用壯語則表達為“達紅”和“老師語文”,這樣,壯語的語序與漢語的語序剛好相反。因此,學生作文時就直接影響意思的表達,如果學生借助于壯族語言進行思維而用漢語來表達出來的語句則比較混亂,而且語病較多。因此,我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提醒學生要切記有些本民族的語言的語序與漢語的語序是剛好相反的,同時必須鞏固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用漢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而且要求學生多讀書,常讀優美文章的語句、語段;多背誦默寫有關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的成語、詩句等,以增強學生漢語詞匯的儲存量。要加強培養學生用漢語思考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養成運用漢語交流、寫作的習慣。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第三,學校、年級、班級要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競賽活動。學校、年級、班級能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競賽活動,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一旦學生的作文能獲獎,他們的寫作興趣將更加濃厚。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就要要求學生經常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作文比賽活動,通過參加比賽,才能找出自己的差距,才能更加發奮寫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創作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每日要練筆,寫日記和周記是學生的最好練筆方式。日記和周記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提高學生漢語的表達能力。如果教師能夠指導學生每天都記下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以抒發自己的情感。老師又能夠每周對學生的練筆進行檢查,對寫作有進步的同學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如果學生能夠經常練筆和積累寫作素材,就能大大的提高壯族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作文教學必須與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每逢作文課,我們語文教師常常看到的是一張張疑惑、緊張的面孔。有的學生每一提筆,便愁容滿面、咬段筆桿也無從下筆,只好胡亂編造,久而久之,便把作文當作畏途 。這是我們的平時作文教學,多是指導寫作的常規步驟,而忽視了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生活中獲取寫作材料。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與學生的各種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教師應該把握一切有利時機,讓學生沖破課堂的藩籬,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廣闊的天地,深入農村生活,并能分析生活、認識生活,能從生活中獲取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時,在課堂作文教學中,還要善于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爭鳴、獨辟蹊徑的思維思路。比如要以“秋”為話題進行作文寫作訓練,可以按下面的思路進行訓練。
一是根據“秋高氣爽”的特點,描繪它在人們飽受悶熱之后,能為人們解脫悶熱的纏繞,給人們以清爽愜意的感覺。
二是根據其愛“橫掃落葉”的特點,描繪它能堅持原則,不循私情,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能大膽地給予揭露和批評;對腐朽沒落的東西和社會上的丑惡現象敢于披露,敢于抵制,敢于斗爭,顯示了它的高風亮節的斗爭精神。
三是根據它的“喜歡金黃,充滿收獲”的特點,描繪它給大地披上一層層金黃的著裝,給億萬農民帶來豐富的收獲和實惠,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描繪新農村藍圖奉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能善于提醒壯族學生要多接近社會貼近生活,并且要多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多積累素材,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把我們的學生引向豐富多彩,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