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周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人來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做學生閱讀的引路人,要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閱讀有益的健康書籍,并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下面我就從培養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如何選擇書籍,與其閱讀的方法做個簡單的闡述。
一、啟發興趣,促成閱讀
(一)巧用故事,誘發興趣
從講童話故事、講小故事開始,每天上課前,我都會給孩子們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讓學生知道書中有這么多有趣的人和事,有時我故意把故事的結尾留住讓他們猜,或讓他們自己去讀書解決。再后來,我讓他們上臺講故事,久而久之,孩子們都喜歡去讀書,都盼著有機會上臺講故事,希望能給同學們帶來有趣的故事。我用課前講故事來激發學生看書的熱情,使學生被書籍所吸引,打開學生的欲望之門。
(二)開發資源,組織讀書
利用學校的圖書室。根據學校圖書室資料中整理出適合本學段看的書,每周向學生介紹一本好書或推薦一篇好文章,也可以開展以“我向大家推薦的好書”的讀書推薦會等,學生可以根據這些書目有的放矢地去圖書室借書讀。利用學生藏書,建立班級“讀書角”,在班級中開展合作性閱讀,讓學生把自己買來的書在班級中相互傳閱,汲取知識的營養。因此,在班級中經常見到這樣的畫面,幾個孩子圍在一起,埋頭看一本書,邊看邊笑,說著,討論著,爭辯著,快樂著……
(三)借助活動,快樂閱讀
在學校或班級中,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如:“我讀書,我快樂”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讀書日記評比等,當孩子演講時講述自己閱讀的快樂和收獲時,當孩子拿出自己的讀書日記和別的孩子分享讀書成果時,當孩子在講故事比賽中獲獎時,都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并對讀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學校或班級組織的每一次活動,我都精心組織,做到“有計劃,重過程,講實效”,力求每一位學生在讀書活動中各有所得。
(四)創設條件,促進閱讀
讀書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每學期開展學校讀書活動月,在開展活動月期間,利用課間操時間進行經典詩文誦或閱讀性小游戲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參與閱讀,這種表演,做游戲等形式的閱讀可以在閱讀中加以動作,表演,唱歌,再加上配樂的節奏旋律,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師生共同參與,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課前5分鐘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讀書心得,也可以讓每個孩子輪流領讀,讓每個孩子獲得閱讀的鍛煉和機會;設有專門的聊書課,給孩子創設一個交流的平臺,老師在此過程中可以滲透多方面的知識。通過聊書課,可以把孩子引入一個神奇美妙的讀書世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樂趣無窮。
二、精心組織,推薦好書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分辨能力差,他們不知道浩瀚的書海里該讀什么書,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指導,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書,要因年齡而異,準確把握學生不同年齡段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必須針對各年齡階段選擇適合該年齡段的書籍,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籍,對于小學生課內外閱讀哪些書籍,我做了精心的指導。根據新課標要求的小學生各年齡段閱讀書的篇目,采取了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介紹的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的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擴大閱讀的視野。另外,書籍內容的選擇也很重要,書籍的內容直接影響讀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所選的內容一定要健康向上。閱讀的書籍應體裁廣泛,不能拘于單一的體裁形式,適合學生讀的經典詩文、散文、說明文、童話故事或成語故事等都可以閱讀。
三、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一個會讀書學習的人。我們可以指導他們如何邊讀邊記、讀誦相宜,引導他們如何讀寫并存、讀悟結合,從而養成讀書動筆、讀書思考的習慣。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具體有:其一略讀法。對于一些普通書籍,如漫畫、小說、報紙等,可以采用略讀加默讀的方法,只要知道其中大概的內容就行了,就是要抓住知識要點,把知識讀懂記牢就可以了。其二精讀法。對于一些名篇、名著則要精讀,甚至要熟讀,慢慢品味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完一本書,我們還可以和老師同學或父母聊一聊書中的內容,加深印象,鞏固知識。其三讀思結合法。在讀時,一定要用心去想,去想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想想自己的感受。設身處地去領悟,把自己溶入書中,更易于體會書中的意境,與文本產生共鳴。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加以思考,懂得了明辨是非,與其受到真、善、美的思想啟迪和熏陶。只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讓學生明白事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其四讀寫結合法。徐特立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 閱讀時勤動筆勤思考,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好摘錄、記好筆記,并及時寫下心得體會。我堅持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把書中的主要內容歸納出來;可以摘抄書中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或有意義的格言警句,慢慢去品味;還可以寫自己閱讀后的體會,學生每讀一篇文章,讀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或是對書中的主人公的同情、贊揚,或是對整體內容的評價,或是對作者文采的贊嘆等。這時我們應該指導學生把即時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形成讀后感。寫好后,定時對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檢查,將寫得好的幾篇讀書筆記讀給大家聽,或舉辦班級讀書筆記評選活動,被評選上的作品,給予頒獎,這樣一來,獲獎的同學受到鼓勵,其他同學受到啟發。這樣讀寫結合,學生養成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作文能力也不斷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引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熱愛之情,使書籍成為生活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老師。”教師在學生閱讀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把學生引到閱讀的路上,就應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好的書籍,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學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