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提起物理,大部分學生的面色都是糾結難堪的,往往是我對物理如初戀,物理虐我千百遍的無奈與掙扎。同學們對物理的抽象總是絞盡腦汁,苦不堪言。這也讓物理教師哭笑不得,為了使同學們理解奧妙的物理知識,他們也是在不斷嘗試著各種辦法。因而盡可能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以往的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傳授、輕自主學習,結果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疲憊,學習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以致“學生負擔過重”和“學生厭學情緒”這兩大難題長期都難以得到改善。 新課程標準更能體現學習效果的優化,學生能在新的理念下,通過新的教法,在新課堂中自主性探究、創新,并能體驗學習中的快樂,更注重個性化的學習。文章提出在教學要注重實效,不拘泥于課本的知識,要積極挖掘學生學習的動力,用好教材,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
1.創設問題情境
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是一堂好課的開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意義(發現、產生以及運用)總是依附于情境之中的。有效的學習來自有趣的心靈,有趣的心靈源于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情境促進有效的教學,有效的教學有利于有效的學習。學生是很難超越現實中的情境來獲得某種知識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要充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
2.適當降低起點
初中的教育,肩負著培養合格公民和為高中輸送人才的雙重責任。但當前的中考,競爭又十分激烈。解決此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視和加強教學的基礎性,這同時也是新課程給我們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如今的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拋棄原有的“繁難偏舊”,重視和加強基礎教學,適當降低教學起點,盡力不讓任何一個學生的思維游離在課堂之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和水平上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其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滲透學習方法教育,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應介紹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知識整理的方法和思路進行引導與提示,讓學生自己完成這種整理與框架構思。幫助他們逐步養成知識整理歸納的習慣,這樣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盡量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假設,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接著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進行實驗探究;最后得出實驗結論。
(3)分析討論思維過程
教師在展示思維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和對話更熱烈、更全面和更深刻,這樣一種深度碰撞,對于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都是一種“不可估量”“難以預測”的回報。
(4)堅持有效練習
及時反饋,是有效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練習是反饋的主要手段,不同的練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我們認為,有效練習應具備如下特征:基礎性、選擇性、開放性、探究性、自主性、研究性和應用性。這樣的有效練習能進一步完善學生創新思維,真正讓學生體驗到練習的樂趣。
(5)學會歸納總結
由師生共同參與的整理、歸納與總結,不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與梳理,而是知識的螺旋式上升,更好地將學科思想與方法鑲嵌在學生原有的能力系統中,使學生更容易站在學科全局的高度,進行縱向與橫向間的聯系,更容易“打通”學科內部以及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進行知識間的整合、重組和優化,真正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6)剖析規范的例題
初中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的多次地示范。因而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親自示范解題的時候,規范性一定要特別注意。 比如,解決初中物理問題的一般步驟是四步:第一步明確研究對象,第二步分析研究對象的提供的基本數據信息,第三步羅列所有有關的定理定律備用,第四步求解作答(檢查)。這中間的每一步都是至關重要的,切忌跳步。比如看起來不起眼的第一步明確研究對象,這好像是每一個剛進初中接觸物理的同學很容易忽視的一步。若忽略了這一步,以后在高中物理《力》這一章的學習中就會到處碰壁,稍微復雜一點的受力情況就會讓你頭冒金星。在這里,著重強調第三步羅列所有有關的定理定律。在很多同學心中,求解物理題的目的好像就是得到最后正確的結論。其實這種想法是很不正確的,物理的目的偏重于“理”,而不是數字。什么才是“理”的最好表現呢?那就是基本的定理定律。 強調規范,是為了少走彎路,明確方向,這樣才能保障前進的步伐,因而物理教師對學生規范解題的訓練是保證同學們對物理學習的條理性關鍵因素。
(7)注重多元評價,讓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在教學中,應盡量創設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的環境,應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評價他人也可以被別人評價。例如在物理實驗探究中,讓各學習小組先后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有條件的進行實驗、當學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務時,教師應對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給予指點,肯定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養成勤于反思和總結的學習習慣。
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學生個性發展為著力點,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表現,鼓勵學生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另外,鼓勵學習物理困難的學生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相比較,只要有所進步,就可以體驗到成就感,建立自信,以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以上,僅是個人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為增強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在教學實踐的一些體會和總結。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會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而學習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投入和主動認知,建構認知結構基礎之上的。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與學習的有效性是統一的,不可以分割的。有效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教師不斷學習,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更新教育觀念,把提高教學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