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霞
隨著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日新月異,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應將這些方法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滲透,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第一法:差速離心法
離心技術指的是利用不同物質之間的密度等差異,用離心力場進行分離和提取的物理分離技術。差速離心法是交替使用兩個(低速、高速)甚至更多轉速的離心。一般情況下是用一定的低轉速將物質分成兩部分后,將上清液再用更高的轉速離心,分層后如果還需用更高的轉速再將上清液離心,那么就繼續前面的步驟,直到將物質完全分成不同的層次為止。由于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大小、質量、體積以及密度各不相同,細胞內的細胞器的種類和數量又很多,利用差速離心法可將細胞內的各種細胞器加以分離,便于生理特征和生化實驗研究。
第一練:差速離心法的一般步驟:勻漿→離心分離處理→分析研究(借助其它儀器或方法)。在低溫條件下,將葉片置于研缽中,加入某種溶液研磨后,用離心法進行分離。第一次分離成沉淀P1(含細胞核和細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隨后又將S1分離成沉淀P2(含葉綠體)和上清液S2;第三次離心將S2分離成沉淀P3(含線粒體)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離心將S3分離成沉淀P4(含核糖體)和上清液S4。請分析實驗后回答下列問題(填入相應的字母符號,如S1~S4,P1~P4,見下圖):
(1)細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2)若要繼續分離得到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應選取________部分。(3)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應選取________部分。(4)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的是________部分。
參考答案:(1)P1 (2)P2 (3)P4 (4)S1、S2、P3
第二法:模型方法
物理模型是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就是物理模型,除立體的三維物理模型之外,在平面上用簡化的圖形表示研究對象也是一種物理模型,這種圖象直觀的體現各類具體對象的總體特征。例如:動植物細胞模式圖、細菌結構模式圖、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示意圖等。
概念模型是指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生物學概念、理論等。畫概念圖則是概念模型的一種表達方式,畫概念圖是指將一組相關概念用線條和文字連接成為圖形,直觀而形象地表示出這些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圖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應過程,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等。
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對研究對象的生命本質和運動規律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綜合,常用的數學形式如:數學方程式、關系式、曲線圖和表格等來表達,從而依據現象作出判定和推斷。
第二練(數學模型):下圖甲為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S”型曲線,圖乙是幾種預想的“J”形與“S”形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趨勢曲線,下列判斷正確是 ( )
A. ②代表的是“J”型曲線的增長速率,④代表的是“S”型曲線的增長速率
B. ①代表的是“J”型曲線的增長速率,③代表的是“S”型曲線的增長速率
C. ②代表的是“J”型曲線的增長速率,③代表的是“S”型曲線的增長速率
D. ①代表的是“J”型曲線的增長速率,④代表的是“S”型曲線的增長速率
此題答案為: A 本題要求準確表示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變化曲線,種群的增長速率是指種群數量在單位時間內的改變數值。②④分別是“J型”“S型”曲線的種群增長速率曲線,用坐標曲線圖可以表示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如:“J型”“S型”等,同時也可以用數學表達式表示其變化規律,如“J型”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Nt=N0 λt,也屬于數學模型,其中N0 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數學模型描述或再現生物學事實的特點是直觀和精準,有些時候可以定量的分析一些生物學事實,增加了生物學結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總之,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特別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更加注重通過科學的實驗方法解決生物學實際問題,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斷滲透生物學思想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