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一明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數學教學主要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我們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離不開我們的思維能力。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過程。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主陣地,所以,要把思維訓練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 下面,我就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創設思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學生是對環境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反應感?!比绻寣W生自己探索研究,他們的積極性最高,興趣最大,也最有成效。
教師如何才能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思維動機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從學生自身生活需要出發,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例如,在教學“路程”這一內容時,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在什么樣情況下使用:路程=速度×時間。教學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是540千米,一列火車從南京開出,9小時到達,這列火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從而引發出學生探求解決路程方法的思維動機。這樣設計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起來了,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學活動之中??梢?,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是對其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
二、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小組合作興趣
在小組學習討論爭辯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狀態,不同程度的思維相互碰撞,往往會引發創造的火花,從而開闊學生思路,同時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正確的、錯誤的、全面的、片面的、簡單的、復雜的各種認識差異都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各種認識矛盾的交鋒中集中正確意見,選擇最佳思路,總結規律,這個過程是學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獲得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并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營造出一種學習的氛圍,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討論、爭辯、合作的興趣。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內部活動,為此,教師要充分認知兒童認知結構特點,根據教材結構與兒童認知結構來建立高效的教學結構。針對班級授課不能同時照顧個別差異的缺陷,可以采取班級授課與小組互助,個別指導等綜合方法,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認知的理念,實現數學教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向"素質教育"方法的轉變。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一開始就通過學具的操作,懂得將2朵紅花分成兩部分,讓小組合作后在學生頭腦中建立“ 2”的分法的表象,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很快地熟識2的組成。以后教學3~10數的組成,學生就會自覺地通過學具的操作,很快地熟記它們的組成。通過簡單的動手,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邏輯性。
有這樣一道題,我讓學生討論:一個長方形,長減少一米,寬增加一米,它的面積和周長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一提問,使學生對問題本身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大家憑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講清道理。學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確答案,我抓住這啟迪思維的最好時機,讓學生舉例說明。在學生講明道理后,我進一步提問:“如果你按照這樣的變化去思索,能發現什么規律?” 這時學生興趣更高,經過小組討論探求,很快說出結論: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長與寬相等時,面積最大;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積較大。由于我不斷設置問題情境,引疑誘導,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潛力得到深層開發,感覺自己的聰明智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與此同時,思維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養。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反映了思維活動在選擇角度、運用方法、展開過程諸多方面的靈活程度。思維就是通過分析、綜合來進行的。所謂分析就是把已經認識到的事物之間的 聯系在認識中分解開來。分析的方法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就是由問題入手,逐層確定解決問題的條件。所謂綜合就是把原來還沒有認識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在認識中建立起來。綜合的方法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就是由條件入手,逐層確定能夠解決的問題。例如,一批修路工人要修一條公路,計劃每天修60米,需30天完成。實際每天修了90米,照這樣計算,可提前幾天完成?采用分析的方法。由此可見,恰當地采用分析或綜合的思維方法,有利于溝通條件與問題的聯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維脈絡。 當然,根據具體問題將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更會提高思維的效果。
四、設計好練習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