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繽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和教材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氣氛,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來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它們容易接受真實的、具體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會產生一定的情感,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創設不同的情境模式。
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過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和發展的。良好的情境產生良好的情緒,情緒表達出主體的狀態和客體的態度。情緒好,腦子靈,腦子靈則反應快,這才能較好地理解、發現、掌握和運用知識,我覺得一堂課的成敗首先取決于學生聽講的情緒,曾有一位專家說過,評價一堂課的質量,學生的情緒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因此,教學過程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啟迪心靈的窗戶,點燃思考的火花。使學生的品德、知識和智力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得到主動的發展。新課標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貫穿“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環節,為了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主動學習、樂于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創造有利情境,克服和改變不利情境,使學生的情緒變為動力和力量。那么,語文課堂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下面就結合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用音樂創設情境,讓課堂“活”起來
教學中借助音樂調動情感,讓師生都感到一種美的享受。課前,老師播放歌曲讓師生為整節課有個好心情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少流行歌曲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而且學生也熟悉,也喜愛。因此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掘這一資源,這樣,準會營造出一個舒適、和協、優美的課堂氛圍,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賞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安撫某些學生急躁的情緒,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慈母情深》一課時,如果只是讓學生一味地去讀課文,學生并未感受到作品中濃濃的母愛,反而會感覺很可笑,不就是給我買一本小說嗎,有什么可感動的?我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流行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兒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樸素的歌詞,深情的旋律使學生從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感受著母愛。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再讀《慈母情深》就容易被母親那瘦弱的身子,疲憊的眼睛,龜裂的手,坐在縫紉機前忙碌工作的情景等所感動,就容易感悟到父母的平凡與偉大,就容易感受到生活中自己也同樣被父母愛著。
二、穿插故事,讓課堂趣味盎然
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恰當的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小故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能力。平時,我發現學生對故事特別感興趣。因此我經常在教學中運用故事來創設情境。如學《竊讀記》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她從小就愛讀書,可是家里窮,沒錢買書,她只好偷偷地在書店里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餓得饑腸轆轆,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她就是《竊讀記》這篇課文的主人公。”聽完了故事后,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連忙打開課本,像一匹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一教學情境的設計,能讓學生很容易讀懂課文,從而體會到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教師趁機鼓勵、激發學生今后要熱愛讀書,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三、用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從“ 無疑”處產生“疑難”,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之中,從而使學生產生新奇和探索的欲望 ,促使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出探究性的行為,激發學生向未知王國進發,以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同時,還應根據具體的篇目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學生探求的興趣。大膽猜測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智慧挑戰和精神歷險的過程,是一個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生問題的過程,是運用想象力和發揮創造性的過程。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分析、綜合、比較等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嘗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樂趣,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
四、模擬角色,渲染情境
模擬是指讓學生扮演模擬環境中的角色,從事指定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運用知識的一種活動形式。角色扮演法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因為他們自己也成了整個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貼近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實際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蘊含的情感與人生哲理契合,是激發學生理解和接受問題的最佳點,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富有感染力和實效性。
五、播放典型視頻,創設“身臨其境”的氛圍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而視頻的運用,能夠把遠離我們的事件,真實地或“近似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使學生有了真切的體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事件的印象及理解,使三維目標得以更好地實現。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創設良好的情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積極迎得學生的配合。這樣,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觸及學生的精神和意志的需要,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培養了思維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教學效果。所以,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動腦筋,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采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