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展開,城鄉差距愈來愈明顯,山區教育相對于城市愈發顯得落后。這對于從事山區生物教學的教師而言,教學工作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生物課開設于初中,相對于中英數主科而言是一門輔科,學校往往不夠重視,對于生物基礎教學設施建設投資少,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與中英數相比更是少之又少了。但是作為一名山區的教師,在教師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我們更是肩負著重任,這不僅僅是我們的職業更是我們的事業,因為生物學作為一門學科,即是學生必修的學科,具有其價值,對于知識拓展和素質教育方面更有及其深遠的意義,尤其是在信息封閉和落后的山區。作為一名山區的生物教師,就要去挖掘生物教學的深遠意義,把生物學科的價值在課堂上潛移默化教導給學生,給山區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將來的生活都帶來益處,以致終身受益。那要怎樣做好一名山區的生物教師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山區教育的了解,筆者有以下幾點見解。
一、充分了解山區教育現狀
(一)山區教育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城鎮化的發展,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城鄉相同的教育的教育考試標準對山區的學生更是不公,因為山區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落后,很多地方無法配置多媒體教育設備,對于生物教學所要求的實驗器材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山區落后的硬件設施對要求實驗教學的生物課程提出了挑戰,基本無法開展實驗教學。
(二)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生物課開設于初中,相對于中、英、數主科而言是一門輔科,學校往往不夠重視,對于生物基礎教學設施建設投資少,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與中、英、數相比更是少之又少了。加之,農村學生多半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嚴重缺乏,不少學生具有情感溝通障礙,“讀書無用論”在山區盛行,盡管老師嚴格要求,積極鼓勵學生,但學生不接受,結果導致單向的教育傳播,沒有效果。
(三)優秀教師資源流失或缺乏
山區經濟環境落后,教師個人發展空間狹小,很難吸引優秀教師走進山區。然而對于生物教育而言,初中才是啟蒙教育階段,沒有優秀的老師的指引學生在課堂上幾乎學不到什么知識,生物學科的深遠意義更無從談起了。很多老師因為山區待遇差在山區教學幾年后往往會調往城鎮這又造成了資源的流失,對山區教育不利。
二、立足山區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在教學硬件設施落后的情況下加強“軟件”教育實力
1.結合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課堂教學
首先,要引導學生預習所要學習的知識,并結合預習的內容進一步查閱相關的資料。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知和體驗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表現的時間,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交流探討。第三,要圍繞學生想知道的問題開展教學活動。
比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這節課教學中,我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兩只小白鼠,分別放在一只密閉的玻璃鐘罩里和一只有綠色植物的密閉的玻璃鐘罩里。然后提出問題:這兩只小白鼠哪只會最先死去呢?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興趣,他們積極地思考著問題的答案。在此,我適時給予了引導:回憶一下過去學過的知識,是不是可以找到答案呢?接著,我利用課件進一步展示了小白鼠生活的環境,并將有綠色植物的密閉玻璃鐘罩用黑布蓋起來,并講:有一個科學家也做過我們今天這樣的實驗,結果呢?這只用黑布蓋起來的鐘罩內的小白鼠比那只沒蓋黑布的先死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們激情高漲,各抒己見,最后達成了共識:小白鼠的呼吸需要氧氣,植物呼吸也需要氧氣,由此成功地導入了這節課的學習。
2.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服務終身發展
生物教育理念的核心是高度重視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結合學生的天性開展教學。這樣的理念滲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該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作為開展教學的重點。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閱讀課文,觀察標本,觀看視頻資料等,都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
比如,在執教《探索生命的方法》這節課時,我們做了這樣的課堂設計:(1)激疑導入:給學生展示圖片腐爛的肉中有許多蛆蟲。提出問題:看到這些蛆蟲,你想了解什么?(2)讓學生大膽猜想:蛆蟲是怎么生成的?(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回答。(4)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教師引導:把兩塊等重的牛肉分別放在兩個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內,一只碗口裸露,一只蓋上紗布。(5)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要想實驗成功,還需要做哪些工作?這樣設計關注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設計生物實驗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有效促進了學生自身知識資源的開發和充分的運用。
3.認識生物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只有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的用處,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無窮魅力,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無所不在,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生本教學理念的體現。
比如,在學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我做了這樣的教學設計:(1)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識,了解微生物究竟神奇在哪里?讓學生在家中做食物發霉的實驗,實驗材料可選饅頭片、土豆等。(2)組織學生交流實驗心得,運用已掌握的微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感受微生物的廣泛性。(3)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應用實驗,如自制饅頭、自制酸菜等,感受微生物的神奇。(4)讓學生展示實驗成果,體會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快樂。
如此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步探究知識,并學會了運用知識,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步入了學有所用,用有所獲的良好狀態,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樹立崇高的信仰,點亮山區教育之燈
作為一名山區教師,應有扎根山區,服務山區學子的崇高理想信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采用情感教學方式重新煥發學生對學習的激情,以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學生。以學生的終生發展為自己的事業目標,以培養優秀的學生為己任,以崇高信仰點亮山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