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
一、問題的提出
在十二年的基礎教育中,每進入一個新的學段,學生們都會面臨適應新學段的難題,而在進入高中階段,這個問題尤其嚴重, 因為高中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每個學校入學都有各類考試,一些尚未做好準備的學生, 在密集的考試之中,被弄得暈頭轉向,他們困惑于考試內容基本不考課本里的,感覺聽不聽課都沒關系;考試的好壞都只是靠運氣,于是,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顯得無所適從、茫無頭緒,出現不同程度的適應不良, 個別學生甚至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懷疑,逐漸失去信心,甚至放棄語文學科的學習。所以,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讓學生很快地轉換角色,更迅速、更有效的適應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高中語文老師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二、關于適應不良的思考
適應是一個心理學概念,適應問題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問題,許多學者從不同的領域進行研究,在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大詞典》中,對適應的解釋是: 適應是一種個人與環境的平衡狀態,不適應就是個人與環境的不平衡。
如果我們以適應的概念來分析高中語文適應不良的情況,我們會發現,在進入高中學習階段之后,語文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是學生沒有意識到這種環境的變化,個人的語文學習方式并沒有隨著學習環境發生改變。所以,學生語文適應不良的原因,應該是高中語文學習環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不平衡,不匹配。
因此,教師要想引導學生適應高中語文學習,就應該抓住以下兩個問題:1,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學習的有什么差異?2,怎樣讓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高中學習?
如果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就能實現個人學習與學習環境的平衡,實現語文學習的適應,解決語文學習適應不良的問題。
三、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差異
1.教學內容的不同
筆者對初中語文教師和高中語文教師進行訪談,比較了高初中語文的教學任務的不同,簡言之,初中語文知識以陳述性知識為主,而高中語文知識則程序性知識為主;與高中教學內容相比,初中的教學篇目較短,難度較淺,上課老師會詳細講解課文內容;相比初中,而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多,容量大,教師只會抓重點篇目細講,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當然,并不是初中全是陳述性知識,高中全是程序性知識,在很多教學活動中,兩類知識是結合在一起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最初都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來習得,只是在大量練習之后,才能熟練的運用方法,獲得程序性知識,所以 陳述性知識是程序性知識的基礎,而后者是前者的提升,由于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能力水平的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也就不同。在初中已經能夠掌握陳述性知識的基礎上,高中提升難度,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閱讀較難的文章,寫出能夠表達自己思想的作文,為以后自主性更高的高等教育做準備。
2.考試內容的不同
因為高初中側重的知識不同,所以在考試時,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考題。初中語文的A卷是100分,這位100分基本上是對課內內容的考察,都是對陳述性知識的考察,可以說是教什么,考什么。學生們通過認真聽講,記筆記,課后復習記背,可以掌握絕大多數的內容,得到較好的分數。相反,高中語文的考試與初中語文不同,高中考試基本不會出現課內學過的內容,考的都是與課內相關,相似,但是不同的課外內容,所以,學生只能運用自己在課上學到的方法技巧,自己分析詩歌文章,得出答案,所以,這是對程序性知識的考察,難度與初中相比,加大了許多,因此,如果高一新生在語文學習適應不良的情況下,很可能會考出有史以來最低的語文成績。
所以,如果學生沒有認識到高初中語文的不同,依然用初中的學習陳述性知識的方法來學習高中的語文知識程序性知識, 就會出現上課時和初中一樣認真聽講筆記,但是老師講的方法技巧的教授不是很重視,沒有自己主動的思考,練習。將學習的重心和重點錯放在了課堂筆記這種陳述性知識上,而忽略了自己閱讀分析 古文,詩歌,現代文方法技巧的程序性知識的練習, 自然難以得到好成績。 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上課聽不聽都一樣,考的好不好都是靠運氣這種消極錯誤的認知,難以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甚至放棄高中語文的學習。
四、高中語文適應不良解決建議
1.針對高初中教材深度難度的不同,進行適量的補充和介紹
高中語文教材不僅難度較大,而且有一些知識是初高中都沒有,但是學習高中語文又一定會涉及到,在初中的時候,學生也有學 ,但只是了解, 而高中要求學生能夠識別并分清種類。這就涉及到語法知識, 但由于近年來中考語文不涉及語法知識,致使初中語文刪除了語法內容。 所以,教師在高一第一學期就要給學生適當補充相關語法知識。 通過這些補充介紹,學生會減輕對高中教材的陌生感,更好地適應高中教材。
2.針對高初中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在上課時可以的強調學習方法的指導
因為初中側重陳述性知識,而高中教學重視程序性知識的傳授,重視學生語文素養以及語文能力的培養,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自主閱讀與寫作。這是高中教學的重點,也是高中教學與初中教學的不同,所以,教師在開學時,就應該將這個不同進行介紹,并在上課時在教學的內容中與環節引導中進行強調, 并且耐心示范,指導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課上的 所學的方法知識,養成科學的語文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3.針對高初中考試內容的不同,可以在作業和試卷講評時進行介紹和強調
因為高初中考試內容不同,初中以課內知識為主,高中以課外知識為主,所以,在高一第一學期,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介紹,或是在作業講評,尤其是月考或是半期考試的講評之中,進行高初中考試內容不同的簡單介紹,對詩歌賞析,古文閱讀,課外現代文閱讀這些有難度的題目尤其要進行重點解釋介紹。讓學生心中有數,以免在考試中,學生出現茫然無措,被難度倍增的試題和陡降的分數打擊信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