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漢蓮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什么?就是培養品德高尚,具有良好誠信品格的人。誠信,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乃至將來的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中學生正處于品質、習慣和價值觀形成并逐漸定型的關健期,如果在這個階段缺乏中華民族優良誠信品格的傳承、教育和培養,就會失去最佳的教育時機,對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誠信生態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當前,中學生在校有諸多不誠信言行,如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編造理由請假、欺瞞師長、不信守承諾。表面上看是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的問題,實際上暴露了教育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少數中學生還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誠實守信品德。那么,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誠信品格呢?就此談談我的四點體會。
一、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
要想培養學生誠實品格,身為老師者,則必須以身作則、言出必行。我與學生共同制定班規,當眾表態我是班中的一員,一定遵守,只要違規,必定甘罰,請同學們監督。有一次早讀課,我到班遲了,按班規:如有遲到,需當天值日。當我走進教室時,一部分學生,笑著大聲說:“老師,你,遲到了,今天該你值日哦!”我頓時一愣,正想解釋遲到的原因,是因為領導找我有事時。看到同學們半信半疑的樣子,我立即爽快地答應:“好,今天我值日”。每到快下課的時間就守候在教室門口,一下課,就擦黑板、整理講臺上面的教具,放學時,和同學們一起打掃教室。同學們本已知道我依時簽到,就想試探老師是否為違紀行為推脫。想不到的是,老師沒有辨解甘愿受罰。從那以后,每位遲到的學生都會主動值日,從不討價還價。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指出 “身教”的重要性。教師教育學生,不能只靠知識和說教,更要靠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行動撥動學生的心弦。
二、失信將糟踐一切,教師對失信行為必須正確引導
教師不僅自己要做到守信,還要對學生做必要的引導,讓學生明白我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我們先不說誠信有多重要,我們先說如果沒了誠信會怎樣。下面要說的這件事情和“狼來了”的故事一樣,但事件發生在我們同學的身上。那天早讀課李越洋同學遲到了幾分鐘,在他沒到校之前我已與他媽媽聯系,她也不知道孩子是什么原因遲到(潛意識里肯定是昨晚又玩手機晚睡不能起床)。他一到教室門口就對我說:“老師,昨晚我身體有點不舒服,今早起床晩了,本來想請假在家休息,不過想想,還是上學了”。我手摸了他的額頭,有點發熱,告訴他多喝水,注意休息。這時電話響了,是媽媽打來的,他同媽媽說了同樣的理由,可媽媽就是不相信。沒辦法,只好把電話給我,說:“老師,請你跟我媽媽說一下,他不相信我”。看著他臉蛋脹得通紅,眼里禽著淚花,很想哭的樣子。把電話接了過來,家長的第一話就是說老師你不要相信他說的話,一定是晚上玩游戲到很晚才睡覺。我對家長說:“這次我相信,他沒有說謊,也請你相信”。為什么說了實話,媽媽卻不相信呢?原來是家長經常出差,他一個人在家無人監管,迷上游戲導致常常遲到曠課,于是對媽媽編造各種謊言,久而久之媽媽就對他失去了信任。努力發現失信孩子誠實的一面,也許是一種教育手段。
自古至今因不守誠信而承受嚴重后果的例子很多,例如古代有烽火戲諸侯,結果周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當今有在德國求學的中國留學生,成績尤為優異可求職卻屢屢受挫,是因他的信用記錄上有三次公交逃票處罰記錄。
一個有良好信譽的人,心懷坦蕩,可以受人尊敬而通行于社會,信譽就是你的通行證。只要你哪怕是一次不講信用,透支誠信,你就會失去許多被信任的機會。不講誠信或征信污點完全可以葬送美好的未來甚至生命。
三、端正考風,杜絕作弊,把規范考試推向誠信考試
對于學校教育,考試是教學的重要一環。為了防止考試作弊,采用文理搭配、隨機組合、錯開座位、跨級混編等方法排位,安排老師全程監控,規范考試行為。但是,還是有些學生過于看重分數,選擇作弊,包括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在互傳答案。他們覺得作弊是小事,而分數低才丟人。被抓了自認倒霉,沒被抓,就撿了便宜。在思想上并不認為作弊是一件丟失誠信的行為。
針對這個現象,我在主題班會上讓學生站在自己、老師、同學和家長的不同角度對作弊行為進行換位思考。站在自己的角度,強調自己渴望高分數的心情和努力學習卻依然無法達到預期的委屈。站在老師的角度,就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期待和關懷,以及作弊行為對老師的不尊重。站在同學的角度,他會感受到作弊對其他認真復習同學的不公平。站在父母的角度,會感受到父母對他期望是成長和進步,而不僅是成績單上的數字。
我們挑戰的是未來的高考,只有通過一次次的考試,一次次的檢驗,在歷練中才能認清自己的弱點,克服自己的缺點,糾正錯誤,使自己的成績穩步提高,這樣才能增強我們決戰高考的自信。因此,我們寧要“誠實的失敗”,也不要“虛假的成功”。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同學們深刻認識到考試作弊的危害性,在自我教育中自我成長。
四、讓誠信伴隨學生成長的前后左右
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表揚那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的學生。在評“行為規范生”“ 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等問題上堅持原則,不讓老實人吃虧。對班級發生的不講誠信的人和事進行輿論監督,樹立信奉誠實守信、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
今天的中國,相關的誠信體系正在逐漸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將成為未來信用度評價的決定性依據,與每個人密不可分的消費、貸款、求職等等一切社會活動都將以記錄在案的信用評價為基礎。到時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就會如本文中提到的那個留學生一樣,因為逃票而失去工作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時不待我,應當把誠信教育納入到教書育人的具體工作中,讓誠信伴隨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