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21世紀祖國建設的大業。但是 當我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當代中小學生時,就會發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許多令人擔憂和困惑的現象。其中中小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更令人關注、思考。有些學生受到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在同學當中吃穿用互相攀比,講究高檔,沉迷手機上的游戲,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消費。這種不良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對學生來說,不僅會造成金錢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對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學習的進步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導致犯罪。德育作為諸育之首,應充分發揮其對人才成長的動力、方向和保證作用。因此,針對當前中小學生在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而引發的違法犯罪現象,應從“勤儉節約”抓起。在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一慣性上下功夫,加強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修養,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一、明理教育
第一,抓好課堂滲透。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內容呢,育德于教,教育學生節儉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問題,而且牽連到一個人的思想品質,節制物欲,保持節儉,才能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進一步使學生明白合理、適度的消費不僅有利于消費者,而且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是消費時要考慮需要的程度以及家庭經濟承受的能力,不能盲目消費,即使富裕也不能肆意放縱。
第二,開展社會調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通過具體事例和數字的對比,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面貌的巨變和國家建設的偉大成就。同時,也要看到大山深處的人民的溫飽還未解決,有些地方的孩子需要資助才能上學。使孩子們了解我國的國情,本市的市情和自己的家境,進一步明確要在全國普遍實現小康,仍需要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
第三,進行榜樣引導。一方面,學習革命老前輩和新時代的英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另一方面,抓好學生身邊的先進典型,特別是家庭富裕和家境貧困,且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比較突出的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的“近體效應”。
第四,開展“展、算”活動。“展”把學生丟棄的鉛筆頭、面包、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收集起來進行展覽,觀看人民辛苦勞作的場面視頻等,展開討論,并提醒思考,引導學生從人民利益和民族光榮傳統的高度分析問題,提高認識,從中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算”,一算感情賬。進行孝心教育。二是算經濟賬。舉行“一”的班隊會,討論會等,師生共同算賬;全國十四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就是一千四百多萬,可以資助更多的失學兒童,可以支援西部開發建設……三算時間賬。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分錢,一年全國又浪費多少;如果每人每天節省一小時來讀書學習工作,那么人的一生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做更多工作。通過明理教育,學生明白了“節儉以養德”的深刻道理。
二、反思教育
以身邊的實例對學生進行反思教育。具體來說,觀看法制教育展片,進行青少年犯罪調查,收看《今日說法》電視欄目,聘請法制輔導員,舉行“真人真事舉案說法”報告會或講座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真正清楚,那些幾乎與自己同齡的犯人犯罪的事例。在學生被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震驚的同時,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反思,并教育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生活、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三、養成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貴在培養,而文明行為習慣重在養成。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貫徹落實為依托,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育人,做到四個結合。
請進與走訪相結合。 請家長聽家庭教育輔導講座,參加家庭教育研討會和家長會,請教育基地的領導做報告。老師和學生家長互訪,談學生的思想變化,共同分析存在問題,明確雙方的教育任務,擬定教育方向。
管理與疏導相結合。管理錢的來源和開支,通過溝通,與家長達成共識,即對孩子給錢更要給德,使家長明白溺愛孩子的危害,對孩子要的錢要問明去向,該給的給,不該給的堅決不給,特別是要細看學校發的收費通知。既要少給孩子零花錢,又要正確引導孩子合理利用零花錢,做到嚴格管理和教育疏導相結合。
培養與訓練相結合。通過“二小一記”對學生培養與訓練。節約零花錢,學生建立自己的“小存折”。學生及時把長輩給的零花錢、過年的壓歲錢存入銀行。做到每月一結賬,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分清哪些是合理的,有益的,那些有害的,需要控制的,及時把學生盲目、過度和有害消費行為扭轉到合理科學的消費軌道來,“小存折”“小賬本”配合使用,互相制約,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社區自愿服務活動,參加家務勞動等,在勞動實踐中學生親身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感受勞動收貨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理解社會,進一步認識勞動是自己的一種義務和責任,也是培養自己良好素質的一個途徑,增強學生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并通過寫“勞動日記”,來反映自己的勞動和進步。對此,班主任老師定期進行總結,點評、促進學生的思想不斷升華,把勞動實踐活動變成思想道德品質完善的過程。“二小一記”能反映出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老師和家長可以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防止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東西的侵害,注意防微杜漸。
四、強化教育
為提高教育效果,學生每學期要舉行節儉以養德交流會,在教師中評選教育滲透能手,在學生中評選文明星,同時把這項工作作為班主任考核、評選先進班級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學期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一次考核評定,考評以學生自我評定為主,由學生多照學校的具體要求和自己制定的目標,通過自我評價,自我矯治、自我完善等醒悟過程,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培養新一代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