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英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內容重點對應“了解地區”的課程標準的其中2條,一是“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二是“舉例說出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根據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淡化了自然環境特征,突出其人文地理環境的相關內容,重點選取了“位置與范圍”、“雄厚的經濟實力”、“繁榮的旅游業”三個方面。
本區地理位置優越,面積小,國家數目最多,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科技最發達的地區,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旅游業是本區的新興產業,在經濟中所占地位越來越重要。旅游業的發展是本區各國人民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為改善國家經濟狀況而發展起來的。雄厚的經濟實力為本區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而發達的旅游業又促進了本區經濟的發展。
【學情分析】
在本節教材的前一章“認識大洲”中對歐洲的自然環境特征(地形、氣候、河流等)已有較多的闡述,所以學生對本地區的一些知識有所了解。而且初一學生,年齡比較小,好奇心比較強,因此對本區旅游景觀十分感興趣,相關知識也很容易接受。但是受年齡與思維的限制,對本區一些經濟特征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能在地圖上找到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及首都。
2、說出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工農業生產狀況與特色產業。
3、在地圖上指出歐洲西部主要的旅游景觀的分布。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表和相關資料,討論分析其發達的經濟和各國特色產業,分析歐洲西部畜牧業和旅游業發達的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從而獲得啟示,得以借鑒。
重點:
1.歐洲西部主要國家的名稱和位置。
2.歐洲西部的經濟特點。
3.歐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資源。
難點:
歐洲西部發達的乳畜業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法:多媒體輔助法、啟發引導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圖表分析法。
【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