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
探究性教學是以培養學生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敢于創新的精神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的。
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只強調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材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方法、統一考核標準。很少考慮體育學習的主體——學生的體育需要、體育基礎與情感體驗。然而現在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要形成主動探究性學習。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給學生探究的舞臺
良好的環境造就人,良好的環境使人成功。體育教學學習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是指操場的布置、器械的擺放、場地的安排和畫法。使學生一到操場指定地點,就對課堂的環境有個新鮮感覺。看到事先擺放好的各種器械和畫好的場地,躍躍欲試,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軟環境是指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擺正、調整位置,與學生成為合作伙伴,相互促進關系。
二、尋找一個契機,保證探究的有效性
1.確立目標,激發動機
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目標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具有階梯性,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學習實際出發,設計高質量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運用新穎活潑的探究性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指向。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學生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想法、動作。此時,教師贊許的點頭、信任的目光、會意的微笑、輕輕地拍其肩背等非言語行為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和激勵作用。
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一堂關于學習短跑的課堂教學中,我提出了一個怎樣跑才能跑得快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經驗或從大型體育比賽所觀看到的出發,頓時學生興趣高漲,紛紜舉手發言。有的說擺臂要積極,有的說兩腳蹬地要積極,有的說頭要朝前方,走直線等等。忽然有一個很大的聲音從下面發出,要像豹一樣跑。此時學生們哄堂大笑,我循聲望去,原來是平時很內向的一位男同學說的,此時的他滿臉通紅,肯定為剛才他所說的話后悔莫及。我連忙接著這個話題說,是啊,豹的速度的確獨一無二,是最快的,這說明了他平時的觀察非常仔細,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學習,能否從豹的奔跑中給我們一點啟示,讓我們跑得更快?在接下去的教學中我發現這位學生一改以往不聞不問的學習態度,非常熱情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我堅信多給學生一份寬容和關愛,總有他閃光的一天。
2.設置疑問,自主探究
設置疑問能激發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學生有了疑問后才會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課堂上教師應不斷給學生創造“問”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
例如,在短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先提出:“同學們,你們認為短跑中采用哪種跑姿跑得快?為什么?”學生通過練習,討論,得出答案。教師進一步問:“取決短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學生再分組練習,比賽,經過探討得出結論。教師最后又問:“假如兩個人的起跑速度和途中跑速度都一樣,怎樣才能超越對方呢?”教師通過合理引導,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沖刺技術,很自然的讓學生明白了在短跑的最后階段要沖刺。在整堂課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知學習與認知過程。每節課都設置恰當的疑問,會給學生今后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3.反饋交流,解疑釋難
反饋交流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發生于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過程。在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練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采用提問、示范、討論等信息反饋。這樣能讓學生充分顯示思維過程,暴露存在的問題,以便教師講解、引導、示范更有針對性,從而使問題很好的有效解決。
例如,在技巧滾翻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了單個簡單動作滾翻后,要求學生利用滾翻,進行各種創編動作練習。這樣做,既摸清了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練的情況,又提高了學生學練的興趣,使他們覺得自己動作最棒,充分的去表現。更為重要的是,有些失敗的學生,教師適當的加以引導,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練的能力。
三、拓展教材的學習內容,保證探究的時效性
對于體育教學來講,探究性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選擇探究的切入點確實是一個難點。因為體育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因此,教師應該從本學科自身的特點,從教材中尋找探究課題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如教學“模仿動物爬行”時,為使學生對各種動物爬行模仿逼真,必須讓學生抓住動物爬行的特征,要求學生從網上查找各種動物的爬行,到上課時大家表演,因為有了直觀的感知,每位同學都抓住了其神,模仿動物爬行時栩栩如生。這與以往教師示范、講解、學生練習是無法比擬的。
因為探究性教學的內容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很樂意去搜集、去學習。
四、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保證探究的生命力
1.體育意識的更新
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體育意識觀念,由職業型“教書匠”轉變成事業型“教育家”、由教師為本轉變成以學生為本、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知識結構的更新
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對教材內容要反復推敲,精心琢磨。日常應廣泛閱讀各類體育文獻資料,學習教育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網絡知識等新理論,參加業務理論進修,注意知識更新,提高專業素質。
3.體育能力的更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體育需求也在發生變化。當前學校體育工作重點是使學生學會鍛煉、學會評價、學會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更應不斷學習和擴大本學科知識面及體育邊緣學科的知識面,融合貫通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以獲得更先進的技術和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
4.教師行為的更新
新時期體育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教無定法,關鍵要得法,但愿探究性教學為體育教學帶來一注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