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開林
時間與人
★文/王開林

對于某些強者而言,時間足敷所用。在30歲左右,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就率領大軍征服了歐亞大陸上數(shù)十個國家,他死于34歲,功績已彪炳史冊。
對于某些猛人而言,時間永不夠用。秦始皇在驪山之隈建造阿房宮,希特勒在呂根島上修筑度假別墅,工期稍稍展延,就淪為了爛尾樓。
一個人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就是他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這個態(tài)度一旦傾向負面,忸怩、冷漠、敷衍、怔忡不安、驕恣無忌、吊兒郎當,就算找準了自討苦吃的節(jié)奏。
高手勸導我們“把每一天當成第一天來過”。誰也不可能記得自己呱呱墜地的誕生日是怎樣度過的,哇哇大哭,睜開雙眼好奇地打量周圍的陌生人,呼呼大睡,這三個步驟肯定齊全。高手的意思顯然不是要我們重復嬰兒狀態(tài),而是教導我們保持新鮮感和好奇心,還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活力。一個人,怕就怕暮氣沉沉,怕就怕骨縫里爬滿名為厭倦的白蟻,怕就怕口口聲聲說“沒味咧”“沒意思咧”。
高手也可能誘導我們“把每一天當成最美好的一天來過”。最美好的一天究竟是哪一天?你不難細心地將它挑選出來。與父母雙親共度除夕的那一天?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在高山之巔眺望日出的那一天?初戀交心的那一天?結(jié)婚成禮的那一天?生下愛子愛女的那一天?全由你說了算。有好心情保底,你就能破開煩惱的繭殼,放下憂愁的石頭;汽車在途中拋錨了,你仍然神色淡定,將周圍的風景一覽無余;事情辦砸了,你仍然信心滿倉,重起爐灶。這是樂觀心態(tài)的高效調(diào)節(jié)和高光表現(xiàn),只有笨蛋才會祭出阿Q的精神勝利法,貽笑大方。
愿望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世間有眾多懶漢客觀存在,對于那些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空心人,高手也許會兇巴巴、惡狠狠地訓導他們“把每一天當成最后一天來過”。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有兩句詩,這樣寫道:“把照亮你的每一天當作最后一天/贊美它賜給你意外的恩惠和時間。”誠然,任何人只要預知到今天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傷神慪氣反而會顯得礙手礙腳,緊迫感將促使他們急中生智,做出一些平日不會做、不肯做、不能做的事情,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鐘,勝過守財奴葛朗臺吝惜他錢柜中的每一枚金幣。
這個世界紛繁復雜,動靜各異,色香味不同,形貌姿態(tài)千差萬別,令人動心之處正在于它變化多端,參差多樣。我們貴在觀察、體驗、欣賞、描繪、記憶、反思、懷想和評判,在“時令鮮果”中萃取精華,在“云霄飛車”上保持平衡。我們從容刷新每一天,激活趣味,分擔職責,創(chuàng)造未來,生命的要義便因此水落石出。
(摘自《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