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桂
對于許多經營農產品的人來說,電商現在依然是一個略顯高冷的領域,日日聽著見著,卻不得其門而不入。原因很多,往大了說,農業現代化仍是國家現代化的突出“短板”,前沿技術的應用往往要慢上一拍。1.0的農業尚難以提供標準化、品牌化的產品,與3.0的信息產業接觸不良,也是正常現象。往小了說,與電商領域神叨叨的風氣也不無關系。明明是需要真操實干的商人,卻偏偏都要披上理論大師的外衣;明明是簡單的商業邏輯,非要說得云山霧罩。
筆者近日前往杭州,采訪云集微店創始人肖尚略。一向平靜的他,唯獨在提到一家媒體報道“在云集內部,肖尚略被稱為肖大師”時,激動得站起來表達不滿。
原來,不知不覺,在很多人心目中,大師已經成了高級騙子和大忽悠的代名詞。筆者隨手一查,近年來身敗名裂的“大師”還不少。更有學者考證,有史可查,靠各種忽悠煊赫一時的“大師”,自古有之,代有人出。
舉凡“大師”者,要么奇技淫巧,要么口舌如簧,而最關鍵的共同點,筆者認為,恐怕在于都忽悠到了某些關鍵人物,吃一家而萬人服。否則,最多贏得一個巨騙的頭銜,斷然夠不上大師的“美譽”。只是還有眾多道行不深的“學徒”,不明個中奧秘,面對大眾,鸚鵡學舌,言必理論,竟成風尚。
社會風尚,盛于其表,必先發于其內。電商領域大師們之所以大有市場,這也說明當下電商的機遇很多,處于一個高速發展同時也可能迅速洗牌的階段。太多人焦慮錯過下一個電商的風口,太多人渴望找到迅速成功的光明大路。此時,善于抓住人心的大師們,自然也就出現了。
然而,“日光之下無新事”,電商雖是互聯網技術引發的商業革命,但它的商業邏輯并無特別。互聯網發展至今,商用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現階段更主要的是把技術應用到社會什么領域、什么環節,怎么應用的問題,而這很大程度上又是操作層面的事情。這個階段,某種意義上,不再需要導師,需要的,是行動派、實干家。
云集微店處于這個時代,似乎也受到風氣的傳染。原本不愛拋頭露面的肖尚略,最近也是頻頻演講,理論層出,概念不斷。幸運的是,他還不是“大師”。
木匠家庭出身的肖尚略,從一名汽車制品傳統銷售商,成長為淘寶的三金冠店主,又適時開創社交電商平臺云集微店,頻頻從危機中成功轉型,直面問題而行,頗有操作的藝術。至少,這是一名實干家。
真正的商業大師永遠貴在行動。與其隨風飄曳,去撞風口,莫如自己俯下身子,探探時代的體溫,找到階段發展的痛點,迎著問題而上,找到財富的源泉。
時間會獎勵實干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