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田
【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典型的人口大國。人口與經濟之間存在的密切的關聯。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中,必然不能忽略人口因素的影響。本文以福建省為例,簡要探討了福建人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并獲得了一些啟示,以供參考。
【關鍵詞】福建;人口;經濟發展
一、福建人口情況概述
據福建省統計局2016年年末人口數據統計顯示,福建省目前常住人口為3874萬,其中泉州市及福建市常住人口排名全省前兩位,分別為858萬、757萬;其次為漳州市與廈門市,常住人口分別為505萬、392萬。與2015年相比,泉州、福州(含平潭)各增加7萬人,廈門增加6萬人,漳州增加5萬人,其它設區市各增加2萬人。總體上來看,福建省全省依然保持了較高的人口增速(實際增速為8.4%),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提升,三大產業呈現了穩步發展的態勢。
二、福建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分析
從人口數量角度來看,它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直接體現在對人均GDP的影響上。人均GDP由國民生產總值及人口總數數量所決定。人口增速則是反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顯著標志之一,能夠體現出人口數量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經濟愈加發達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從福建省各地區人均GDP與人口自然增長率來看,GDP愈高的地區,自然增長率相對較低,人口增速與地區經濟水平之間呈現了負相關關系。
福建省整體人口素質與我國發達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且省內地區間人口素質水平不均衡現象較為明顯,人口素質提升速度與經濟增速相比有所落后。教育對人口素質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是改變人口質量的重要手段。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口不會被本土掛念所束縛,他們更想找到適合自己才能發揮的地區去工作。也就是說教育能夠促進人口遷移,優化人口結構,對適應生產例發展、資源開發,促進區域文化技術交流、合作、發展等均具有積極作用。客觀上來看,區域人口素質水平愈高,區域經濟水平愈高。在福建省,泉州、福州、廈門人口受教育程度及人口整體素質水平要優于莆田、龍巖、三明等地區,泉州、福州、廈門經濟水平也較莆田、龍巖、三明等地區更高,從側面反映了上述觀點。
從經濟發展來看,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19.15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4.14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3912.73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2242.28億元,增長10.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951元,比上年增長7.5%。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3145.92億元,比上年增長7.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0%。全年全省互聯網重點企業實現互聯網業務收入432.7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福建省整體經濟發展依然呈現了遞增趨勢,特別是第三產業、部分新興產業發展迅速,這對于改善人口就業、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促進福建人口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相關啟示
1.努力增強人口素質
勞動者的綜合素質能力愈高,意味著其崗位勝任愈強。目前來看,福建省人口整體素質水平及受教育水平并不高,與浙江、廣東等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市場競爭歸根揭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始終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此,福建省在未來經濟建設當中,要繼續加強教育事業發展,以教育來帶動人口素質提升,加快從人口數量向人口質量戰略轉變及替代的步伐。除了文化素質外,還要關注人口身體健康情況。通過繼續完善醫療衛生事業建設,進一步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換句話說,福建省經濟建設離不開來自醫療、教育雙方面的支持,需給予充分重視。
2.不斷優化人口結構
近年來,福建省人口老齡化現象愈來愈突出。人口老齡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勞動生產率,并且會讓家庭、社會負擔有所增加,甚至迫使部分產業結構做出強制性調整,這顯然不利于區域經濟發展。因此,福建省要重視人口結構優化,在老齡化現象不可逆的情況下,要加快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在老年醫療、教育、娛樂、消費等方面做出適當調整。另外,要協調區域勞動力分布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充足的就業空間。特別要關注中小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人口城鎮聚集水平,對城鄉人口結構持續優化。
3.繼續加強經濟建設
人口與經濟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在所有社會因素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時,人口出生率將呈現下滑趨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經濟水平增速超過人口再生產增速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斷提升,醫療、教育、就業等問題才能逐步緩解。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提升區域人口素質水平的根本途徑之一。提升人口素質又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人口與經濟能夠保持相對協調的狀態。為促進福建省全省經濟發展,還要進一步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力度,以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封志明,劉曉娜.中國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空間一致性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3(02):3-11.
[2]胡江霞,羅玉龍.人口紅利與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綜述[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2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