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慧芳農業
【生鮮電商如何破局?】產業鏈互聯網是出路。真正生鮮電商的破局,個人的小而美力度是有限的,根本破局,必須是產業鏈互聯網。產業強大,企業才能強大。所以要有新聯鏈。三個板塊:種植服務、商品化服務、品牌營銷;兩個平臺:種植基地、銷售渠道平臺;兩個支撐:金融資本、信息科技服務相結合。
澎湃視頻
【樂山癱瘓大爺匍匐竹編41年,好心大爺收購滯銷半屋】41年前的一場意外,李佰洲高位截癱,此后他趴在木板上編織篾器,靠手藝養家。岷江對岸的羅大爺買了31年。如今竹編器具越來越不好賣,羅大爺滯銷品就堆了半間屋,但仍堅持半月一次上門收購。
參考消息
【鱷魚養殖場】泰國總共有120萬頭鱷魚,它們被養在大約1000座飼養場里。鱷魚生意是一項利潤極大的生意,鱷魚皮被用來制作皮包和鞋,鱷魚肉的價格折合每公斤7.5歐元,鱷魚的血和內臟被售給傳統醫學的廠家。大城鱷魚場是泰國最大的鱷魚場之一,已經有35年歷史。
中國國家地理
【一棵“明星”野杏樹】在新疆恰西溝口紅土坡的懸崖上,孤獨地矗立著一棵野杏樹,人們一進入恰西溝,抬頭就能看到這棵野杏樹,因此它就成為了恰西溝的一棵地標性樹木。這里海拔是1400多米,已經到了野杏樹生長的海拔上限。再往上走,就是雪嶺云杉的地盤了。
人民日報
【重病老兩口種瓜攢錢救命,央求路人:別再偷了】遼寧沈陽有一對身患腦梗、心臟病等重病的老兩口,3年前種了一畝地的香瓜,打算攢錢治病。不料,經常遭到過路司機的偷摘和踩踏,曾有人發瘋似地拿袋子來裝香瓜,拿完就跑。無奈,老人只能住在地邊守瓜。
新京報
【青島“千元吃頓大龍蝦”,不貴啊】要弄明白游客花的錢到底冤不冤枉,首先得弄明白,在青島吃一頓大龍蝦到底要花多少錢。說實話,在青島吃大龍蝦(看好了,不是小龍蝦),花上千塊錢,不足為奇。青島的相關管理部門,既要處罰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也不能因為“青島38元天價蝦”事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萬事“偏袒”消費者,關鍵還是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處理問題,不能一出事就“一關了之”。
鳳凰財經
【為什么北京、上海的保姆價格迅速超過了香港?】一個花三十幾萬讀MBA 的學生,但雇不起保姆。這是因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保姆的工資達到了8000 元,是香港保姆價格的兩倍,甚至遠超了部分大學本科生甚至碩士生的待遇。原因很簡單,我們有需求沒供給。中國大城市里的人口結構其實是不合理的,缺少大量從事低端服務業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