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輝
【摘要】 近期,南昌市相繼發生了3起因建筑拆除過程中引發的火災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如何有效的預防建筑拆除工程火災,已成為亟待探討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拆除工程 火災事故多發 原因及對策
隨著我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步入高速發展時期,舊城改造升級、棚戶區拆遷、建筑使用功能變化,建筑拆除工程數量激增,隨之而來面臨的火災風險也越來越大。近期,南昌市就相繼發生了3起因建筑拆除過程中引發的火災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教訓極為深刻。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建筑拆除工程火災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近期拆除工程典型火災事故案例
2月25日,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唱天下量販式休閑會所在停業期間內部整體拆除原有裝修時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13人受傷,過火面積約1500平方米;4月24日南昌市東湖區府北二路停用拆遷的建設大廈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200平方米;4月28日南昌市東湖區陽明路停用拆遷的裕豐大廈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25平方米。
二、拆除工程火災成因分析
(一)安全責任不落實,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一是單位主體責任不落實。唱天下休閑會所在進行拆除改造時未依法向行業主管部門申報備案,并存在違規發包轉包的情況;二是施工企業未落實安全管理職責。施工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未履行施工現場監管、看護職責。三是行業監管部門未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相關行業、部門未厘清安全監管職責,建設、安監等部門對拆除工程安全生產監管缺失;四是電氣焊割特種行業監管不力。特種作業人員業務素質低下、安全意識淡薄、無證操作現象普遍存在。
(二)消防安全設施不到位,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一方面大部分拆除工程均是已經停用的建筑,場所內的建筑消防設施已經停用,致使火災初期時未能得到有效的處置。另一方面火災事故發生后,現場施工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明顯不足。唱天下休閑會所著火后,現場施工人員自己先行逃離現場,沒有及時報警,更沒有及時通知和引導人員疏散,導致二樓7名拾垃圾人員在火災事故中喪生。
(三)易燃可燃物隨地存放、火災風險大。拆除工程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現場大量易燃、可燃材料隨地堆放。如唱天下火災現場,大量的沙發搬出后堆放在一樓樓梯下方,切割人員在切割樓梯金屬扶手時,并未對下部的沙發進行清理移除,致使切割時產生的高溫熔融物掉入沙發內發生火災事故,火災產生的濃煙、有毒氣體等又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
(四)臨時用火用電多,安全管理不到位。由于管理不規范,一些動火作業前,相關人員沒有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也沒有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違規操作產生的火災隱患大。上述3起火災均是在電焊作業時產生,無證電焊操作人員未對電焊周邊的可燃物進行清理,保持安全距離,導致電焊產生的高溫熔融物引燃周邊的可燃物,引發火災事故。
三、防范措施
(一)加大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安全責任。行業、部門和單位要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明確部門監管責任。開展以建筑拆除工程為重點的施工工地消防安全專項治理,重點整治建筑拆除過程中的違法違規問題,督促單位落實主體責任,防止失控漏管。
(二)規范安全管理,提高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監管部門要加強源頭管控,組織開展電氣焊割特有工種人員持證上崗專項檢查,強化對電氣焊割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拆除工程的建設、施工、監理單位要科學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對施工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組織現場施工人員和群眾參加應急演練,特別是有效組織人員疏散方面要通過不斷的實戰演練檢驗應急處置能力,
(三)規范施工現場秩序,加強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一是要控制可燃物存量。要及時清理拆除垃圾,落實好可燃物與火源間的安全距離,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災風險;二是要預留好安全疏散通道。保障拆除過程中的建筑垃圾不影響安全疏散;三是落實好臨時消防設施。拆除現場應同步設置臨時消防給水系統和應急照明、滅火器等臨時消防設施,確保在火災發生初期能夠得到有效處置;四是要規范操作。特別是電氣焊操作人員必須要持證上崗,履行單位內部動火審批手續,并落實好施工現場看護監管。
四、幾點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提請省級人民政府召開建筑行業監管工作協調會議,厘清部門監管職責,探討拆除工程施工工地現場的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出臺相應管理辦法,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對建筑拆除行業的安全監管。
(二)開展建筑拆除工程專項整治。認真汲取火災事故教訓,組織相關職能部門立即開展對建筑拆除工程的專項治理,有針對性的查處建筑拆除工程中的違規違法行為,特別是違規電焊切割作業,要依法嚴格處理,堅決遏制拆除工程的火災事故。
(三)強化宣傳教育培訓。利用省級媒體的宣傳優勢,宣傳建筑拆遷工程的相關法律法律、管理及安全舉措,宣傳典型火災事故教訓,深刻剖析火災事故中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防范舉措。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