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萬軍
文旅融合 富美農村
—— 六枝特區落別鄉促進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文_李萬軍
六枝特區落別鄉采取“三變+文化+旅游+扶貧”模式,以產業覆蓋為軸、景區建設為線、布依文化為核,建好“一個基地 ”,打造“兩張名片”、唱響“三個品牌”。

落別鄉布依風情。(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供圖)
六枝特區落別鄉創新文旅融合新模式,采取“三變+文化+旅游+扶貧”模式,以產業覆蓋為“軸”、景區建設為“線”、布依文化為“核”,建好“一個基地”、打造“兩張名片”、唱響“三個品牌”,促進全鄉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助推脫貧攻堅步伐。
六枝特區落別鄉圍繞“產村相融”“城鄉共融”“一村一品”發展目標,致力發展集農耕體驗、田園觀光、教育展示、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特色農業。
著力實施了30000畝涼都紅櫻桃、8850畝刺梨、2300畝獼猴桃等精品水果基地建設,有效推進“山地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帶動4374戶21257人,其中貧困戶1447戶5164人參與“三變”改革,確保基地貧困戶2017年底全部脫貧。
打造“黃果樹源·黔秀落別”文化名片。落別鄉依托黃果樹源區位、黃果樹瀑布源國家森林公園等優勢,建設多棱洞、滴水潭瀑布、山泉濕地公園、螃蟹峽、溫泉小鎮等景區景點;完善標志景觀、公交站點、布依民俗博物館、景觀大道、瀑布源大道沿線可視范圍內的農房和農家樂風貌等旅游公共基礎設施,打造黃果樹游客聚散接待區,有效提升“黃果樹源·夢里泉鄉”旅游景區的功能和文化內涵。今年“五一”期間,全鄉接待游客11.89萬人次。
打造全國櫻桃名縣文化名片。今年4月,六枝特區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櫻桃名縣”稱號。落別鄉13個行政村櫻桃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達160萬斤,年產值達2400萬元。
近年來,六枝特區依托落別櫻桃名片,舉辦櫻桃嘉年華系列文化活動,借落別櫻桃名片效應擴大六枝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中國涼都·紅櫻桃嘉年華旅游文化活動期間,共吸引游客30余萬人,旅游收入達5000余萬元。
唱響布依文化品牌。落別鄉高度重視對布依婚俗、古歌、蠟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成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小組,對瀕臨失傳的民俗文化遺產進行搶救和保護。
對村民就剪紙、刺繡、泥陶藝、蠟染等民族手工藝技能進行培訓,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著力將濃厚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商品中,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內涵,以旅游擴大文化的傳播和消費,帶動群眾致富。
唱響文藝隊伍品牌。近年來,落別鄉在民族節日活動、文藝演出、文化硬件設施上投入大量扶持資金。目前,全鄉共有各類民間文藝團體隊伍48支,擁有相對固定隊員620人,其中水塘、新寨 、板照、落別、下院5個民間文藝團隊受過專業老師的指導和培訓。
民間文藝團體表演的《花開落別》《竹筒傳情》《櫻桃紅了》以及布依原生態多聲部組合演唱《迷依迷走》等節目曾參加中國第七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和中國鄉村文化旅游節演出。在全省非物質文化展演中獲得“全國優秀民俗展演獎”“省民俗展演獎”。落別鄉農民伍榮林參加全國首屆吹歌大賽獲得吹歌大王稱號;2010年,伍榮林又獲貴州省非物質文化布依姊妹簫傳承人稱號。
唱響文化傳承品牌。落別鄉投入近20億元建成了牛角廣場、布依民俗博物館、農事體驗館、牛角浪哨文化創客村、布依風情小鎮、民族工藝品加工廠、布依族姊妹簫傳習所、布依鄉村驛站、特色飲食餐館、泥藝陶館、個性音樂吧及水上舞臺等具有布依文化元素的場所。
利用牛角文化廣場,在節假日組織開展踩高蹺、雞公車推媳婦、丟花苞、篝火晚會等各種趣味節慶活動,把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和睦鄰里等價值觀念融入到節目中,潛移默化地教育人、影響人;利用農事體驗館,讓游客參與古法榨油、推石磨、打糍粑、炒油團、紡織等農事體驗,彰顯農耕文化的魅力;利用布依民俗博物館內大量的布依族文物、文化,讓游客了解世居民族繁衍生息、融合發展的歷史,讓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和弘揚。
品牌的提升,促進了落別鄉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群眾脫貧攻堅步伐。該鄉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省首批文化先進鄉”“全省首批布依族歌舞之鄉”稱號;牛角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和全省文化產業發展“三個一工程”示范村;建成貴州黃果樹瀑布源國家森林公園、牛角布依風情體驗區國家3A級景區;“落別櫻桃”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在落別鄉牛角廣場舉辦的多姿多彩布依民族文化活動現場。(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供圖)
(作者系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