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徐海星
砥礪奮進五年 青春筑夢未來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徐海星
編者按
貴州發展帶來的巨變,改革開放帶來的活力,使貴州青年自豪感、榮譽感、自信心顯著增強。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全省各級團組織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團結帶領團員青年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貴州共青團事業實現新發展。本刊就貴州共青團近五年的發展成績,對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涂妍進行了專訪。
涂妍: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是全省各級團組織的政治任務。
五年來,我們持續開展“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我的中國夢”“紅領巾心向黨”“紅色基因代代傳”“信仰的力量”“貴青杯”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近10萬場,影響覆蓋青少年超過2000萬人次。
我們通過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舉辦“學習總書記講話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持續開展團干部培訓、“千校萬師”“青英才”大學生骨干培訓共5.1萬人次;在“青年之聲·貴州”平臺開通“天天學‘習’”“青馬說課”等網絡學習專欄,瀏覽閱讀量達23萬人次。
此外,我們在青少年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號召青少年向姜仕坤、文朝榮、黃大發等先進典型學習,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成人禮、開筆禮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涂妍:貴州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共青團是主戰場上的生力軍。
五年來,我們累計派遣5.2萬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三下鄉”大中專學生到基層參與脫貧攻堅,近萬人選擇扎根基層。選派了120名金融干部赴縣級團委掛職,96名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成員到貴州支持工作。
我們按照省委書記孫志剛“把夜校辦到農村去”的重要指示,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極貧鄉鎮,建成首批16所青年志愿者脫貧攻堅夜校,抽派精干力量赴天柱縣和安龍縣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還集中力量幫扶威寧迤那鎮、石門鄉。
我們通過開展春暉行動,感召2.1萬游子回報家鄉,整合撬動社會資金2.15億元,“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榮獲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
同時,在全省成立100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打造了農村青年電商示范縣。創造性地實施“希望童園”項目和“幸福校園計劃”,開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和“習酒·我的大學”等各類助學活動,籌集希望工程資金8.4億元,實施希望小學等項目624個,資助貧困學生6.7萬人。舉辦“青年·生態·扶貧——三變改革中的青春力量”主題論壇,通過開展“多彩貴州·青春綠動”系列主題活動,種植共青林2萬余畝。
全省各級團組織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任務,開拓創新、各顯其能,貢獻著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扒啻悍鲐殹薄嗄陝摌I脫貧項目融資計劃,“精準扶貧·同步小康”千名大學生志愿服務試驗區計劃,以春暉社為抓手開展的“春暉扶貧”系列活動,組建脫貧攻堅青年創業軍等基層團組織的創新實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了青春活力。

2017年9月,團省委書記涂妍(右二)在道真自治縣舊城鎮長壩村了解“青年志愿者脫貧攻堅夜?!苯ㄔO情況。(共青團貴州省委宣傳部供圖)
涂妍:就業創業是青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也一直是黨政關注、社會關心的焦點和熱點。幫助和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共青團一直在路上。
五年來,我們為青年創業搭平臺、拓空間,建立中國青年創業社區(貴陽站)、青夢工場、青年創業就業示范基地、青年電商服務站等平臺849個,實施“大學生創業就業扶持計劃”,扶持大學生創業團隊270個,全力推進“創在鄉土”品牌工作。
同時,我們牢牢抓住大學生和返鄉青年兩個重點群體,開展青年創業就業培訓11.7萬人次,通過銀團合作發放青年創業貸款23.6億元。
我們還為青年創新找載體、建舞臺,舉辦創博會、大數據知識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青年職業技能大賽400多場,深入推進“千支突擊隊·立功獻青春”活動,開展“最美青工”“鄉村創業青年”尋訪和“貴青出彩·青年說”等系列活動。通過全省各級團組織的共同努力,青年干事創業的信心更強、底氣更足。
涂妍:如你所說,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是共青團的重要職能。五年來,全省各級團組織竭誠服務青年,切實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我們組織青年志愿者服務各類大型賽會,建成了“志愿貴州”云服務系統,招募志愿者擔任省級河長河湖監督員,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建立志愿服務工作站,全省注冊志愿者達272萬人,志愿服務項目3.6萬個。
我們加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閑散青少年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舉辦留守兒童和紅領巾小記者軍事夏令營,實施“情暖童心·圓愛工程”系列行動,建成省級留守兒童自立自強中心117個,籌集資金(物資)近1億元,精準結對幫扶兒童3.03萬人。
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組建青少年事務司法社工隊伍,探索建立“共青團+媒體+社會力量”的青少年權益典型案件響應機制,深化12355平臺建設,強化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
涂妍:我們主動對標黨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共青團貴州省委改革方案》,經省委批準印發。我們鼓勵基層大膽創新,六盤水市、思南縣、惠水縣等地改革試點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工作方式上不斷創新,常態化舉辦機關開放日活動,走好網上青年群眾路線。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啟動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建立貴州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
我們圍繞改革狠抓落實,完成團省委機關機構改革和掛、兼職干部選配工作。完成省青聯、省學聯、省少工委、省青企協換屆工作,統籌推進全省青聯、學聯、少先隊、高校共青團、中學共青團改革和直屬單位改革,成立了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將團干部培訓納入總體規劃,每年在省委黨校舉辦團干部培訓主體班,切實增強團干部理想信念。
我們把體現團員先進性貫穿改革全過程,抓源頭、打基礎、重實效,著重抓好嚴格團員發展、強化團員教育、改進團員管理、促進作用發揮四個方面的工作,促進團員在政治思想上先進、道德品行上先進、發揮作用上先進、執行紀律上先進。
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共青團的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全省團的組織覆蓋不斷擴大,全省建立非公經濟團組織1.05萬家,建成“青年之家”1259個,成立9家省級、49家市級、110家縣級駐外團工委。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