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圖_任廷海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冉阿建
搬出新“風景”
文_/圖_任廷海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冉阿建

搬遷戶楊春虎在承包的茶園采摘夏秋茶。
“我搬來后,在幫扶干部的協調下,進入了鎮上的亨潤煙花廠工作,每個月能掙3000多元,一點都不擔心生活問題。”談及易地搬遷,魏國順話語里充滿了感激之情。
魏國順是沿河自治縣新景鎮姚溪村人,家中父親年老多病,妻子患有嚴重的甲亢,兩個兒子,一個患有腦癱,一個在讀大學,自己又無穩定收入,一家人生活異常拮據。山高路遠、缺水少田的姚溪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區、石山區,想要改變貧困現狀,搬遷成為“魏國順們”唯一的出路。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根據搬遷戶勞動力、個人意愿等實際情況,新景打出了一套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的脫貧攻堅“組合拳”。
亨潤煙花廠是新景鎮最大的企業之一,在政府的協調下,安置了數十名移民群眾就業,讓移民群眾在改變住房條件的同時,有了穩定收入。移民戶陳慶祿激動地說:“搬遷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現在我們夫妻倆每月能掙6000多元,不用為生計和孩子讀大學的費用發愁了?!?/p>
在移民安置點,一條筆直寬廣的大道橫穿而過,移民戶張騰峰騎著三輪車剛從鄰村送桶裝水回來。
張騰峰是新景鎮龍山村青杠坡組人,妻子和兒子患病,家中木房子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僅有的數畝土地貧瘠,一年的收成養不活一家人。今年6月,在政府的統一安排下,一家人搬到鎮上的安置點,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并在幫扶干部的動員下,利用5萬元“精扶貸”購置了一套腸粉加工機器和一輛三輪車,妻子在家負責腸粉加工生產,自己則將腸粉賣到集鎮和臨近村寨。
“除了腸粉,我還做起了送桶裝水的業務?,F在平均每天能掙300元左右,一個月收入近萬元,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睆堯v峰興奮地說。
處于烏江下游左岸的新景鎮,森林茂密,生態環境良好,有著得天獨厚的種茶條件,姚溪貢茶更是名聲遠揚。
近年來,該鎮大力發展茶產業,共發展茶園4萬余畝,覆蓋全鎮9個行政村。在易地搬遷過程中,當地政府另辟蹊徑,協調部分搬遷戶將茶農富余、過剩的茶園轉租出來,有效實現了茶農和搬遷戶的致富雙贏。
“我按300元一畝的標準經營承包了5畝茶園,合同時間為5年?!卑徇w戶楊春虎信心滿滿地說,“前段時間的夏秋茶采摘,每天能掙200多元。明年春茶采摘,收入會更多?!?/p>
沿河自治縣是深度貧困縣,新景鎮距離縣城116公里,是全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產業基礎薄弱,貧困程度更深。當前,該鎮迅速興起脫貧攻堅“秋季攻勢”熱潮,著力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
新景鎮副鎮長田峋峰介紹,易地扶貧搬遷涉及全鎮12個行政村64個村民組,計劃鎮內搬遷143戶640人,跨區域搬遷172戶774人,其中,鎮內搬遷已全部入住,跨區域搬遷正穩步推進。
“我們會對搬遷戶的家庭文化程度、勞動力等情況進行摸排,因戶施策,抓好他們的勞動就業、產業發展、自主創業,并進行跟蹤指導,確保他們快步過上好日子,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田峋峰說。
(責任編輯 /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