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 何廣
綠色水生態讓城市靈動靚麗
—— 都勻市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城市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 何廣
作為黔南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排頭兵,都勻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化機構改革,加強水利建設,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東有杉木湖中央公園,南有“兩河匯”公園,西有鴛鴦湖公園,北有“三江堰”公園,中間穿插著各具特色的文化公園、濕地公園,這是享有“全球綠色城市”美譽的都勻市城市格局。
正如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所言,“十三五”期間,都勻將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做強城市經濟、建設大美農村、發展特色產業”目標,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特色化和旅游產業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一江帶兩城”為主體的城鎮發展格局,把都勻建成創新型綠色生態區域性中心城市,積極為黔南建設全國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試范區貢獻力量。
劍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過,形成了都勻獨特的“一江兩城”和“十里劍江”美麗景觀。為保護好這條城市母親河,都勻大力實施碧水工程,加快推進劍江河綜合治理。
長期以來,劍江河因上游煤礦大肆開采,導致河水呈紅黃色而得名“小黃河”。為擺脫這一戲稱,恢復劍江河原貌,都勻市委、市政府投資約4.1億元對劍江河進行治理,通過封、堵上游煤礦,修建“凈化器”,沿河改造截污溝,下游建設污水處理廠,開展大清淤等方式解決河水泛黃的問題。
通過在楊柳街河下游和末端分別修建龍井壩和三江堰兩座堰壩工程,使水中的污染物通過攔蓄后充分沉淀,河水得到有效治理變得清亮。
龍井壩和“三江堰”工程分別于2015年2月和5月動工建設,龍井壩工程于當年10月完工,蓄水庫容18.6萬立方米,三江堰工程目前基本完工,建成后形成的水域面積達到629.50畝。
同時,對城區25千米截污管網進行系統改造,使城區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并輸送至污水處理廠。投資9617.3萬元,在劍江河下游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累計達到11萬噸。在劍江河下游出水斷面建設“兩河匯”水生態治理工程,目前工程已建成下閘蓄水。
此外,針對部分沿河建設項目因水土流失及污水防治措施不到位,致使劍江河道淤積、污水滲入、漂浮物和垃圾增多等現象,組織力量對劍江河進行大清淤,清於后的河水水質大幅提升。
如今,困擾都勻市民的“小黃河”得到了有效治理,蓄水后的龍井壩和“三江堰”水質清澈,水域周邊綠樹成蔭、廊橋如畫,成為市民的休憩佳地。
隨著河道治理,劍江改道,部分河段排澇功能逐漸喪失,形成旱河。這些旱河斷流多年,加上管理缺失,垃圾到處見、柴草隨地生,成為蚊蠅孳生,臭氣熏天的垃圾場和臭水溝,喪失了原有的生機。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都勻市委、市政府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努力促進城市建設與生態文明同步發展,把改善沿河片區風貌作為民生工程來抓,新建了南沙州、三江堰、青云湖、雨花湖等6大濕地公園,沿河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提高,為建設生態宜居都勻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修復旱河生態環境,2014年3月,都勻市委、市政府開始打造雨花湖濕地公園。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治理、園林綠化等,濕地公園長2公里,占地面積177畝。
作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都勻市政府把濕地公園項目與棚戶區改造、城市總體建設規劃緊密結合,通過修建人工湖、九曲橋、涼亭和棧道,綠化公園,新建沿河道路,形成了“路依河走,河隨路流,水陸并行,河湖相連”的獨特景觀,成為市民休閑、踏青、游憩的首選地。
與此同時,都勻市加快建設“兩河匯”水生態治理項目,謀劃實施“黔南花海”綠茵湖濕地公園、七星湖水庫、東湖水庫、毛尖鎮“鴛鴦湖”等項目。2014年,都勻市政府投資2300萬元,在柳檔河段建設活水公園,修建攔水壩12個、廣場1座、坦拱橋2座、三拱橋1座、入口建筑1棟、景觀臺8座、曝氣池1座、植物凈化池1座、生物凈化池8座、景觀亭2座、園路及棧道560米,種植喬木、灌叢等植物50多種。
如今,都勻市各個濕地公園相繼建成并免費向市民開放,既改善了周邊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又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環保、教育和休閑為一體的城市水岸公共空間。

都勻市把改善沿河片區風貌作為民生工程來抓,新建南沙洲、三江堰、青云湖、雨花湖等6大濕地公園。圖為美麗的杉木湖中央公園。(都勻市環保局供圖)
每到周末,都勻市的杉木湖、青云湖、三江堰等公園都會迎來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這是都勻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努力成果。
都勻市在城市水生態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科學設計,打造親水環境。利用濕地凈化水質、建設園林景觀,達到治理生態、改善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增加都勻乃至黔南州旅游資源的多贏效果。
三江堰公園融入綜合生態與人文元素,建設生態保護區及濱河景觀度假區,打造出一個集生態、人文、功能于一體的濱水景觀,營造宜樂、宜憩、宜賞、宜游的休閑景觀文化帶。三江堰濱水景觀的建設,為斗篷山5A級景區、九龍湖等沿線20公里河道旅游景觀的打造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達了到百花明春、詩意柳岸、三江綠珠、花香鳥語、曲水聽風的效果,成為都勻水生態公園的一大亮點。
雨花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對原污染河段采取科學系統的治理方法,安裝截污納管減少污染源輸入,重塑河道地形形成親水環境,利用人工濕地凈化水質,通過地形重筑增加小島,種植挺水植物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配套建設廣場、棧道和不同風格的橋梁、涼亭、親水平臺等基礎設施。
如今的都勻,已經形成了“一江兩城多湖”的水生態文明城市新格局,一個茶都香、橋都俏的水文化都勻,山都青、水都綠的水生態都勻,城都靚、村都美的宜居都勻,人都好、物都豐的幸福都勻逐漸為人所知。
“都勻位于‘九溪歸一’的劍江河畔,境內有大小河流257條,2012年獲得‘全球綠色城市’稱號。”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介紹,作為黔南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排頭兵,都勻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化機構改革,加強水利建設,下一步將更加突出水生態文明建設,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