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攻擊受害者如何維權是信息時代各國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今年夏季,英國政府推出最新版《數據保護法案》,首次將“精神損失”納入索賠范疇,但卻引發不小的爭議。
英國《每日郵報》22日報道稱,根據英國現行法律,黑客攻擊受害者只有在經濟利益受到侵害,如銀行賬戶被“洗劫”時方可提出索賠。但最新法案明確提出,受害者只要蒙受“精神或心理傷害”便可提出經濟賠償,賠償數額視遭入侵數據的“敏感度”而定,最高可達6000英鎊(約合人民幣5.2萬元)。不僅如此,當局對存在網絡安全疏漏的公司也將提高罰款力度。
最新版《數據保護法案》預計將于明年同歐盟組織的《數據保護通用條例》同步實施。據悉,英國近年發生的系列重大網絡安全事故令當局看到“重拳整飭”的必要性。2013年,英國電信運營商“TalkTalk”因安全漏洞遭黑客入侵,導致15萬多名用戶利益受損,但最終只被罰50萬英鎊。《每日郵報》稱,如果按新版《數據保護法案》的標準,涉事公司要面臨4.7億英鎊的巨額賠償。今年5月,英國醫保系統被惡名昭著的“勒索病毒”侵襲,至少16個醫療服務機構或組織集體“中招”。
然而另一方面,新法案也引發不小的憂慮。有法律專家指出,類似的規定對企業經營者沖擊巨大,法案生效前留給他們適應新規、做出調整的時間也非常有限。一旦有公司遭到入侵,其所面臨的索賠有可能導致企業“一夜破產”。此外,新法案還可能導致企業故意延緩、甚至隱瞞網絡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新的詐騙行業也很有可能應運而生——行騙者有可能通過偽造“被黑”的假象,向公司企業或機構“碰瓷”并騙賠。▲
(劉皓然)
環球時報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