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摘要:新HSK四級考試是非漢語專業留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標準。詞匯是新HSK四級考試的重點。文章從詞性、語音、語義等角度分析了新HSK四級詞匯大綱的基本面貌,進而探討了針對四級水平的詞匯教學方法,認為“語素識詞法”和“語塊教學法”的綜合運用是新HSK四級詞匯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HSK四級 詞匯 教學法
一.引言
漢語水平考試簡稱HSK,是一項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考查母語為非漢語者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HSK從1984年開始研制,1990年在國內定期組織實施,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2009年10月起,國家漢辦開發新HSK,并在海內外逐漸推廣,目前新HSK基本上已經完全替代舊HSK。
新HSK遵循“考教結合”的原則,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按從易到難分為一、二、三、四、五、六級,各級均以180分為及格分。其中四級180分相當于舊HSK三級水平。教育部規定,來華學習非漢語專業的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必須達到這一層次。所以新HSK四級考試對于非漢語專業的留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新HSK考試減少了對語法的考量,而是以詞匯為綱,考察語言的交際能力,所以詞匯大綱是復習備考新SK的唯一依據,而學習詞匯也是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提高漢語能力的有效途徑。Wilkins(1972)認為“沒有語法,很少信息可以傳達;沒有詞匯,則任何信息也傳達不了”,Celce-Murcia & Rosensweig (1979)指出“掌握了最低限度的結構和大量詞匯的人比掌握幾乎全部結構但只有少量詞匯的人在閱讀理解和基本語言交際中更為有利”,由此可見,詞匯的在表達信息和理解信息方面尤為重要。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漢語教師、研究者及留學生更好地了解新HSK四級詞匯,有助于幫助留學生更好地通過新HSK四級考試,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目的。
二.新HSK四級詞匯大綱基本分析
四級詞匯大綱共含1200個詞語,其中600個是三級詞匯,600個為四級新增詞匯。HSK四級試卷對詞匯的要求和控制是非常嚴格的,“規定1200個詞必須至少消耗960個(占80%),全卷一個超綱詞都許出現”[1],因此詞匯大綱的掌握度與考試的通過率成密切的正比關系。
1.四級詞匯詞性分析
四級詞匯中實詞數量遠大于虛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數量最多,位列前三,這也與現代漢語詞匯的實際數量比例分布趨于一致。列表如下:
(其中兼類詞37個,如:變化;標準;差;差不多等。)
2.四級詞匯語音分析
詞語是形、音、義的結合體,漢語音節有限而漢字眾多,這就造成漢語存在著大量的同音詞或音近詞,這是漢語在語音上與其他語言的一大區別。同音詞和音近詞既會影響留學生的聽力理解,同時也是造成留學生書寫偏誤(包括電腦拼音輸入)的一大因素。有很多學生在考試中把“他”寫成“她”、把“交”寫成“教”、把“近”寫成“進”等,因此在學習中注意辨析同音詞有助于留學生避免發生此類錯誤。
新HSK四級詞匯中共含同音異體詞24組,例如:班、搬;倍、被;的、地、得;東、冬;敢、趕。其中雙音節詞只有1組,是“要是、鑰匙”。教師在上課時應就這些同音異體詞進行針對練習,如組詞練習、擴展練習、語境填空等等。
3.四級詞匯語義分析
A.單義詞
HSK四級詞匯以單義詞為主,但是與現代漢語詞匯中的單義詞面貌不盡相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詞語本來就是單義詞,如愛好;愛情;安靜;安排等等。
(2)詞匯大綱所列的詞性把很多現代漢語中的多義詞,限定成了單義詞。如“白(形)”;“包(名)”;“點(量)”,也就是說只是選取了“白;包;點”這些多義詞的一個義項。那么在教學中就沒有太多必要解釋這些詞的其他義項。
B.多義詞
HSK四級詞匯中的多義詞并不多,大部分以兼類詞為主,如“差(動/形)”,“標準(名/形)”,“等(動/助)”,“花(動/名)”,“分(量/動)”等等;非兼類詞的多義詞則很少,有“菜單,而,功夫,趕,驕傲,叫,苦,讓,熱,送”等等。
在教學中應重視這類多義詞,尤其是兼類詞,要讓學生能正確掌握其兼類的意義和用法。
C.同義詞
這里所說的同義詞是廣義上的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同義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對于新HSK四級考試而言,理解同義詞間的區別比正確使用更重要,因為新HSK四級不同于舊HSK,也不同于新HSK五級和六級,并沒有針對同義詞使用的語法題型。教學中可以把新HSK四級中的同義詞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詞性相同的同義詞,二是詞性不同的同義詞。從詞性角度出發,有利于掌握同義詞之間的語法和語用區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同義詞。
(一)詞性相同的同義詞組,如:安排/排列;按時/準時;幫忙/幫助;本來/原來;表演/演出;并且/而且
在辨析、教學這類同義詞時,應著重考慮詞義與語用之間的細微差別。如“安排”和“排列”的英文釋義都是arrange,但是“安排”常與“工作、生活”等搭配,“排列”一般與“順序”搭配。
(二)詞性不同的同義詞組,如:適合/合適;抱歉/道歉;關鍵/重要;回憶/記得;經歷/經驗;其實/實際
這類同義詞組,在詞義上具有相通點,而在語法特點上的區別則比較顯著。如“適合”是動詞,后面可接賓語,“合適”是形容詞,前面常用“很、非常”等程度副詞修飾。
D.反義詞
反義詞組的講解和練習有助于學生成對地記憶、理解詞語,是教學中常用的手段。新HSK四級中的反義詞組并不多,如“笨/聰明;表揚/批評;成功/失敗;反對/支持;快樂/難過;浪費/節約”等。教師在教學中可多加歸納,利用習得較早或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帶動學生記憶詞義相反的另一個詞,如留學生一般較早習得“聰明”,那么在教學“笨”的時候,就可以利用“聰明”來幫助記憶。endprint
E.類義詞
類義詞是指在意義或者邏輯上屬于同一類的詞。我們在教學上可以利用義場理論,把屬于某一義類的幾個詞集中起來進行教學。如HSK4級詞匯中表示“味道”的同類義詞有:酸、甜、苦、辣、咸;表示“性格”的同類義詞有:誠實、粗心、害羞、活潑、驕傲、可愛、耐心、認真、幽默。
類義詞的歸聚角度很多,實詞和虛詞都可以進行歸類。類義詞不僅在詞義上具有相同義素,而且基本上都屬于同一詞性,從類義詞的角度進行詞匯教學,有利于幫助留學生以一帶二、以二帶三輻射式的記憶并掌握該類詞匯。
三.新HSK四級詞匯教學策略與方法
恰當的詞匯教學法有利于揭示詞義的本質,有利于闡明詞匯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提高留學生的詞匯習得效率。新HSK四級詞匯是一個封閉的數量并不太大的詞匯圈,在教學策略上,應提倡集中識詞,而不是隨文識詞或是機械地按音序詞匯表識詞。在具體教學方法上,可采用語素識詞法和詞塊教學法。
1.語素識詞法
漢語的詞由語素構成,不同的詞可能具有某一共同的語素,利用這些共同的語素就可以把詞匯串聯起來。在教學中采用語素識詞法,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詞語的內部構造,理解詞匯之間的意義聯系,達到以一帶多的教學效果。例如,以“心”為例:
心——粗心、小心、擔心、放心、開心、傷心、耐心、信心、關心、心情
在教學時,以“心”為出發點,引出含有該語素的HSK四級詞匯,分析各詞的內部語義結構,詞語之間的反義或同義及義類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留學生從思維模式上接受漢語的義聯特點,擺脫識詞不識字義的毛病;同時這種揭秘式的釋義教學法,也讓留學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受,使得他們從心理上認識到漢語構詞的智慧,從而降低留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畏難情緒。
2.語塊教學法
Becker(1975)提出詞匯短語(lexical phrase)的概念,詞匯短語后來被稱為“語塊”,“語塊”被認為是第二語言教學的理想單位。第二語言教學界普遍認為語塊教學法(lexical approach)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流利形和準確性。張博(2015)指出“由于語塊教學法理論的深刻影響,使新HSK比起此前和同期的詞匯大綱來,表現出更為鮮明的‘重大輕小取向”[2]。因此可見,語塊教學法既符合新HSK詞匯大綱的取詞傾向,又符合第二語言教學規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詞匯的使用能力。
語塊包括固定或半固定的多詞組合結構。在教學中,語塊主要指詞語間的常見聚合形式和常用搭配。例如在教學“認為”、“家具”、“允許”這些詞時,應該給學生指出,“認為”常與“我”組合成短語“我認為”用來表達個人意見和想法;“家具”常與“一套”、“買/賣”、“搬”等詞匯結合;“允許”常與否定詞“不”一起出現。
語塊教學可以改變學生囿于母語的思維慣性,提高詞匯運用的正確性和熟練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大大地提高閱讀速度。學生熟悉語塊教學法后,在閱讀時就不會孤立地點讀每一個漢字,而是努力把相近的字詞聯合起來組成語塊進行閱讀,這樣可以節約閱讀時間,也可以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對于學生應試答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語素識詞法主要解決的是教學中的釋義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義、理解詞語構造;語塊教學法更著眼于詞語使用,幫助學生提高信息表達和信息接受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在教學中應注意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Celce-Murcia, M. & F. Rosensweig. 1979. Teaching vocabulary in the ESL classroom [C]//M.Celce-Murcia, M. & L. McIntosh.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Rowley, MA: Newbery House.
2.Wilkins, D. A. 1972.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3.曹煒.現代漢語詞匯學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4.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制. HSK考試大綱(四級)[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5.駱雁雁.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研究,外語學刊2009年第6期。
6.莫修云.詞語結構組織與HSK詞匯學習,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注 釋
[1]李桂梅、張晉軍等,新HSK詞匯控制對試卷難度影響的研究,測量與評價2015年第3期。
[2]張博,關于詞匯大綱語言單位取向問題的思考——兼論《新漢語水平詞匯大綱》“重大輕小”的收錄取向,語言教學語研究2015年第1期。
本文系南京醫科大學“十二五”校教育研究課題成果(項目編號為NY2222015060)。
(作者介紹:姜安,南京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