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梅++王敏++劉雯++肖艷++肖冰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行為干預在鼻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與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81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41)與對照組(n=40)。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心理行為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焦慮、抑郁程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行為干預在鼻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突出,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深受認可,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行為干預;鼻出血;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9(a)-0195-03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epistaxis
OUYANG Mei WANG Min LIU Wen XIAO Yan XIAO B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gguo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Xingguo 342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epistaxis.Methods 81 patients with epistax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1)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efore nurs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wo groups (P>0.05);after nursing,the scores SAS and S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nasal bleeding effect is outstanding,i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by the recogni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Epistaxis;Nursing satisfaction
創傷性鼻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具有出血猛、易反復等特點,隨著病情逐步加重則會導致患者出現窒息、休克等癥狀,危及生命。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業快速發展,顱面外傷的增加以及頜面顱底手術的開展導致創傷性遲發性鼻出血發生率隨之提高,為了改善預后,輔助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必不可少[1-2]。本研究以81例鼻出血患者為例,采用對比分析法主要探討心理行為干預的應用方法和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81例鼻出血患者展開研究,根據入院順序編號并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9~63歲,平均(42.2±5.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空墜落10例,打架斗毆5例,其他4例。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19~64歲,平均(42.6±5.5)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空墜落9例,打架斗毆6例,其他5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經檢查均符合鼻出血的診斷標準;本研究已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護理依從性差等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鼻孔填塞、生命體征檢測、抗休克治療、止血藥物干預等常規治療,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轉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每天定時查房,通過與患者以及家屬溝通了解其病情變化情況,出現異常要及時向醫生反饋;注意加強病房環境干預,定期對病房進行清潔和消毒,將室內溫度、濕度調整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保持良好通風以及采光,為患者創設一個良好的養病環境;強化基礎護理工作[3-4]。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心理行為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成立護理干預小組 根據研究目的成立護理干預小組,每組由1名主治醫生、1名責任護士、3名護理人員構成,由責任護士擔任組長。上崗前邀請專業的心理行為干預專家進行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干預方法、溝通技巧、干預內容等,逐步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以及深化其服務意識[5-6]。然后對患者生理、心理狀態進行科學評估,在了解其護理干預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喜好等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主動詳細對患者進行解釋,以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依從性。
1.2.2心理干預 由于患者出血量較大,因此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有部分患者直接排斥護理工作,造成護理依從性較差。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方法了解其心理癥結所在,在此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疏導,通過宣教讓其意識到不良情緒對疾病改善的危害性,同時指導其調節情緒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深呼吸、注意力轉移等,促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7]。同時注意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其予以患者關心和顧慮,建立良好的家庭以及社會支持系統。
1.2.3健康教育 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疾病相關知識認知程度進行調查,結合調查結果、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性格特點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教育形式可靈活選擇,例如面對面講述、發放宣傳手冊、QQ、微信內容推送或者舉辦講座等,內容包括疾病發生機制、疾病管理方法、行為矯正、鼻出血預防措施、用藥指導等,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主動進行解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以及保健能力[8]。
1.2.4出院隨訪 出院之后定期進行隨訪,要了解患者各種計劃執行情況以及效果,然后針對性對患者護理方案進行調整修正,以保證最大程度提升護理工作效果。另外在護理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難,要充分發揮家庭力量,提升患者以及家屬在護理工作中的參與感,改善護理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①評價治療效果。顯效:患者心理完全放松或者基本放松,實現了良好止血效果,出血完全消失或者減少>90%;有效: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有效改善,止血效果明顯,出血量明顯減少至50%~90%;無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③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