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居利
【摘 要】伴隨著我國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也逐漸正大,企業精細化管理管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的成本控制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做好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本文主要結合自身工作中的實踐,對成本控制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強化企業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企業管理;精細化管理;重要性;作用分析
前言
成本管理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還能提升企業的價值和經濟效益,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成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存在缺乏成本控制意識等不少的問題。
一、企業成本管理的概念和原則
(一) 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控制,指企業根據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在成本形成前及過程中,對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一系列的應付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成本控制按時間劃分,一般包括事前控制,即預先設定成本預算,按預算開支成本和費用;事中控制,即對成本執行過程和階段進行的控制,定期監督成本執行進展;事后控制,即對成本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考核,挖掘成本管理的關鍵控制點,將控制點納入日常成本管理流程中,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
(二)成本管理的原則
一是效益原則。現代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效益,沒有效益,企業就無法生存,成本管理和控制就是增強效益的有效方法。通過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編制相應的預算目標,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進行監督和控制,將實際結果與預算目標不斷對照和分析,及時改善和調整經營活動,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二是因地制宜原則。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業的,因充分分析企業內部的成本構成情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符合自己的成本控制措施,三是全員參與原則。成本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長期工作,成本和費用支出涉及公司各個部門,需要公司領導、部門負責人、員工等各個層級的人員參與。
二、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意義
(一)提高企業管理精細化水平
精細化管理最早由豐田公司于上世紀50年代提出,它是一種科學的高效管理。通過成本管理,可以將企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分配,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價值和經濟效益,在實際執行中,通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二)促使企業提升戰略性成本控制水平
在企業管理中,成本領先戰略是企業常用的競爭戰略,因為當今市場競爭激勵,開拓市場增加收入顯得日漸艱難,擴大企業利潤的有效方式,需依賴成本優勢,依托低成本。成本控制應提升到戰略高度,是配合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戰略要求。在戰略的選擇和實施中需考慮成本控制要求,尋找成本控制機會點,將機會點嵌入到日常經營工作中,提升企業戰略性成本控制水平。
(三)推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成本控制需要企業管理水平作為支撐,要建立相應的成本控制標準、制度、流程和系統,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制訂和修訂相關制度,用來保證成本控制的有效進行,推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水平。
三、實施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運用預算和考核機制加強成本管理
預算管理是成本費用控制的核心,所有成本費用都應有預算加以總額控制。以作者所在的建筑設計行業為例,將預算管理分為職能部門和生產部門兩個主體進行,分別編制兩種不同類型的預算。一般通用預算就是所有職能部門都會發生的一些日常費用,包括人工費(人員工資、五險兩金、福利費等)、辦公費、差旅費、交通運輸費、郵電通訊費、業務招待費、資料費等。專項預算是根據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完成這些特殊職能和事項需要發生的費用預算。例如,綜合管理部的專項預算包括辦公類固定資產采購、裝修費、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等;人力資源部的專項預算包括招聘費、教育培訓費用、組織人事管理費用、人事檔案管理費用、人員工資管理費用、社會保險管理費用等。二是生產部門的預算。生產部門是一個較獨立的主體,對外承接項目,有收入也有支出,是一個利潤中心。生產部門的業務與具體情況也比較復雜,比如收入涉及到主承接部門和參與部門間的分配,項目工資支出中的人工工時的確定等等,目前作者所在單位對生產單位的預算管理只進行了部門預算管理,正在探索項目預算管理中。
(二)加強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成本控制必須借助信息化手段,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將企業發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成本控制都納入信息化系統中,直觀呈現到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的面前,并設置降本增效的關鍵控制點,確保各個環節之間都能夠相互配合并相互制約,最大限度地發揮成本控制推進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如可以通過預算編制對成本事前控制,通過網上報銷系統對成本進行事中控制。將預算數據事先編制到報銷系統中,當報銷人員填寫報銷付款單據后,系統會自動根據所填制的單據費用類型、所屬部門,金額與預算數進行比對,如果執行數大于預算數時,系統自動提示報警,單據也就無法保存和提交;反之則單據提交成功,自動根據所屬部門以及金額進入相應的審批流程。
(三)加強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設
我們可以通過發布費用支付及報銷實施細則,制訂財務報銷手冊,明確各類費用的審批權限和支付流程。業務部門要嚴格按制度規定進行付款申請和審批,財務部門嚴格審核控制,杜絕不合理、不合規和不合法的費用開支。只有通過相應控制標準、流程和制度的制訂,才能保證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結語
本文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是概括性的,不夠充分的,具體還需要管理者結合培訓管理的實務進行深入研究與靈活的設置。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優化內部管理的先進理念與重要措施,當今時代競爭激烈,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生存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地進行內部挖潛與優化,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張景鑫. 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發展方向與措施探析[J]. 經濟期刊, 2015(10):265-266.endprint